歷史從李師師身邊醒來開始 第二百三十章 趙桓
更新:05-30 07:18 作者:止劍花下 分類:其他小說
測試廣告1宋朝最為人所詬病的,便是它的重文輕武,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制度。筆神閣 m.bishenge。com
但事實上,宋朝內部的穩固正是因為這套制度而遠勝前代後朝,並不能簡單的否定。只能說,這套制度在強大的外敵面前,有天生的缺陷,而宋朝,剛好又生不逢時,契丹、党項、女真、蒙古接連崛起,虎視中原。
正是在這種制度下,皇帝與太子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得以最大限度的緩解,皇帝與太子的生死天敵關係才不會凸顯。
只要擁有正當名位,不需要強大的守護力量,雄厚的自家班底,也可以順利即位,執掌朝政,這便是大宋的底子。
皇帝不用面臨兩難的選擇,日夜不安。既擔心太子勢弱,壓不住重臣,又擔心太子羽翼豐滿,對自己皇位造成危脅。皇帝也不用處心積慮從皇子中挑選人出來與太子爭鋒,既是牽制平衡,又有磨刀之意。
宋朝的皇家,算得上歷史上最有溫情的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場景並不少見。不象其他朝代,太子、皇帝、皇子之間,為了皇位費盡心機,動不動便有流血之厄。
如今的大宋,只須盯着些幾位手握重兵的將領,內部並無其他隱患。
以趙佶如今的威望與朝廷的掌控力,又有大金這個強敵在,相信軍隊暫時也不會出問題。
趙佶靜下心來,開始認真考慮太子之選。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趙佶自然不相信大宋便能雄踞四海,傳承百代。
當然,若是能讓大宋提前進入熱兵器時代,又能提前發明蒸汽機,進入工業時代,至少中原不用再擔心北方遊牧民族這個歷代大敵,只要制度得當,大宋肯定能多活很多年。
至少,要保證自己退位後,能夠保證餘生與眾位娘子能安穩逍遙。
趙佶心境漸明,已不再糾結於到底這個皇子算不算自己真正的兒子這個理不清的糊塗事。
趙桓如果能爭氣點,以嫡長子身份立為太子,自然是最好的。
趙楷其實很不錯,不過太恣意放肆了些,若能收斂些便好了。
趙政,現在不錯,只是年齡太小,還未定性。
「富貴,給每位十四歲以上的皇子府上挑選十位宮女過去服侍着。」趙佶突然想到了歷史上兒子趙構用的招術,先借過來用用。
王富貴自然不會去想官家的用意,領旨照辦就是了。
趙佶重提太子選立之事,令朝臣有些意外,唯有樞相們知道,滅金之戰若不順利,官家很有可能親征。所以必須先立太子以安人心,以鎮朝廷。
對於二院宰執們來說,仍然傾向於立嫡長子為太子。
立賢這事,聽着靠譜,實則最是扯淡。因為,所謂賢明,皆是人之主觀認定,並無客觀標準。而且人性善變,今日賢明,明日便可能昏聵。賢明這東西,不到蓋棺論定,誰也不知道。事後諸葛亮,是後來人的論判,在事情發生之時,可能評價完全相反。
立嫡長子,本來便是西周以來確立的禮制,歷經歷朝歷代檢驗,行之有效。通常情況下,嫡長子年齡最大,處世最長,見識最多。
而歷朝歷代,但凡立賢,往往伴隨着流血政變。因為自認賢明的皇子一般不會只有一個。
宋朝的制度使得東宮虛化,皇子無權,能有效保證無論是立長還是立賢,都不會演變成流血政變。這一點讓趙佶很欣慰。
不過大臣們的意見不能不聽。
宴春閣外的石徑上,趙佶與趙桓並肩而行,其他人遠遠墜在後面。
「桓兒,我若立三哥為太子,你會不會心裏怨恨於爹爹。」趙佶突然開口說道。
「三哥聰明伶俐,智勇兼備,的確是太子的理想人選。」趙桓依舊如平常一般,語氣平淡,神情平靜,看不出喜憂,也無從猜測他的心理。
趙佶嘆了口氣,說道:「你倒是隨皇后的性子,平白讓我多操許多心來。」
若趙楷與趙桓對換,趙佶早就將皇位甩給他,什麼金人蒙古人,自己統統都不操心,陪着眾位娘子逍遙去了。
「跟爹爹說說,你若為君,會如何治國理政,不要背書上或先生教你的那些現成的東西,說說你自己的想法。」趙佶再次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