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謀伐 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
測試廣告1
二月下旬,冀州下起了雨。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瓢潑的雨點噼里啪啦將整個大地覆蓋,明明還是大白天,天空卻是黑的,烏雲遮蔽了整個天空,偶爾一道閃電划過,將大地照得如白晝。
淅淅瀝瀝的雨水向着地面傾灌,古人出色的排水系統讓城池並沒有被淹沒,水流沖刷之下,甘陵城內匯聚成了渾濁的黃色溪流,被淹死的老鼠屍體若隱若現,被排入到了溝渠當中,順着水溝一路被送到了護城河,流入了城外。
城外的糧草運輸徹底陷入了停頓,好在陳暮和沮授都有觀望天氣的能力,察覺到最近這一段日子天色不對,可能要下雨,所以早早地終止了糧草運輸,從前天開始,鄃縣那邊就已經不再向甘陵運糧。
但大雨帶來的後果就是糧草運輸終止之後,戰爭就再一次向後延期。而且這次延期,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開戰,兩邊的對峙,基本上就差不多是在空耗糧草,毫無意義。
歷史上曹操喜歡在秋冬季節作戰,比如征討張繡的時候,就是在秋天麥熟之時,還上演當著名的割發代首。還有征討烏桓,就是在冬天陣斬蹋頓。
這是因為秋冬季節不像春夏時節那樣,容易下雨。一場大雨對於軍事行動的影響可以說非常致命,能直接導致作戰失敗。
不過倒也不是說春夏季節完全不能打仗,官渡之戰和夷陵之戰,都是春天發起的戰爭。
戰爭本身就不因為時間而發生轉移,一年四季,都有可能打仗。到了這個體量,天氣問題,自己受到影響,敵人同樣會受到影響。
如樊城之戰,不也是因為大雨而讓關羽攻下襄樊嗎?
在大雨的影響下,進攻期開始延緩。大概是從三月上旬,差不多過了十幾天,連綿的春雨才有了放緩的趨勢,等到天晴之後,糧草再次開始運輸,也最終於三月中旬差不多把三百萬石糧草全部運往了前線。
這是十四萬人為期半年的糧草,而且這還只是第一批,後續的第二批糧草大概在一個月後,由荀彧從高唐運往平原,再從平原送到鄃縣,而第三批,第四批,也已經從臨淄出發。
這種大規模戰爭消耗個千萬石糧草一點都不稀奇,官渡之戰的時候袁紹的總糧草數量不可估量,但一定在千萬石級別,因為他的軍隊數量非常多,戰兵十三萬,加上輔兵、民夫以及打造營地及器械的工匠,總計在二十萬以上,每日消耗的糧草數以萬石計。
從建安五年二月,袁紹正式從黎陽出發,一直到建安五年十月,火燒烏巢。這中間足足有八個月的時間,二十多萬人,八個月光消耗的糧草,就能達到六七百萬,因此在烏巢囤積的糧草在千萬石以上,這是必然的事情。
事實上現在青州軍才準備了三百萬石糧草還是因為陳暮認為不能把所有糧草全部集中在一起,應該分批次運送,且在多處構建糧草以達到狡兔三窟的目的。不然的話,按照劉備的意思,是打算把青州如今三千萬的糧草儲備,其中一半,也就是一千五百萬石全部運往前線集中存放。
這種想法過於危險,容易出現下一個火燒烏巢。所以陳暮堅決反對,如螞蟻搬家一般,把一千五百萬石糧草分為五批運輸,這樣即便是袁紹如有神助,也搞出個火燒烏巢,至少他們還有備用糧倉的存糧可以用,堅持到新的一批糧草能夠抵達。
雖然這個辦法由於要多次分批運輸,導致輔兵和民夫要多次來往於後方和前線,比較勞民傷財,費時費力。但既然陳暮如此堅決,劉備也沒有辦法,只能選擇同意了陳暮的方案,改成了分批運輸。
而在這段時間,陳暮和劉備也沒有閒着,一直在研究接下來的軍事行動和戰爭推演。這種動則二三十萬人規模的大型戰爭,如果不能面面俱到,細節方面處理乾淨,就很容易被敵人找到破綻,從而一子錯,滿盤皆輸。
甘陵城府邸之中,劉備陳暮沮授荀攸田豐等人趴在桌案之上,研究着輿圖,這是各部隨軍的堪輿吏所繪,堪輿吏基本都出自於青州地質學院,一手測繪功夫是看家本領,將甘陵方圓五十公里內,從界橋到貝丘以及東武陽乃至於鄃縣周邊,都匯聚成了上百份地圖。
其中又有一張大地圖,上面標註了村莊、河流、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