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漫世界有一個商店 第155章 普氏野馬
更新:05-31 02:24 作者:日本警視廳笫四搜查班警部 分類:其他小說
測試廣告1野馬?
見到這個提示,周文文有些不解,等他上網去查後,他這才意識這任務有多坑爹。書神屋 m.shushenwu.com
因為總的來說,現存的野馬只有兩種,一種是歐洲野馬,一種是普氏野馬。
歐洲野馬滅絕於1876年,於是周文文的希望只能拜託在普氏野馬上,但網上查到的關於普氏野馬的消息,就更加讓人絕望了,因為在那片區域。
普氏野馬,學名:Equusferus、Equusferusssp.przewalskii,又稱蒙古野馬,注意普氏野馬不是蒙古馬。
普氏野馬是大型有蹄類哺乳動物,體長約210厘米,肩高約110厘米,尾長90厘米,體重350千克。
頭部長大,頸粗,耳比驢短,蹄寬圓。外形似家馬,但額部無長毛,頸鬃短而直立。
夏毛淺棕色,兩側及四肢內側色淡,腹部乳黃色;冬毛略長而粗,色變淺,兩頰有赤褐色長毛。
體型健碩,從比例上來說,頭部較大而短鈍,脖頸短粗,口鼻部尖削,嘴鈍,牙齒粗大,耳比家馬小而略尖。
耳短而尖,口鼻有斑點,額發極短或缺如,不似家馬具有長長的額毛。
背部平坦,有明顯深色背線,順脊柱由肩部向後延伸至尾部;四肢短粗,腿內側毛色發灰,常有二至五條明顯黑色橫紋,小腿下部呈黑色,俗稱「踏青」腿。
蹄型比家馬小,高而圓。尾基着生短毛,尾巴粗長几乎垂至地面,尾形呈束狀,不似家馬自始至終都是長毛。
普氏野馬棲息於山地草原和荒漠,天生靈性機警,善奔跑。
一般由強壯雄馬為首領結成5-20頭馬群,營游移生活,普氏野馬原分佈於准葛爾盆地北塔山及甘肅、內蒙古交界的馬鬃山一帶。
這還沒完,根據網上的記載,在普氏野馬被發現後不久,來自俄、法、英等國的研究機構和博物館就對蒙古野馬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起初,因為普氏野馬難以捕獲,所以僅僅只是一些頭骨和皮張被陸續運回歐洲加以研究和保存,但在經過幾度嘗試後,發現成年野馬幾乎無法捕獲,這些成年野馬十分機警,逃跑也特別快。
人們只好捕捉剛剛出生的小馬,在1899年至1903年,共有總計50匹左右野馬被相繼運抵歐洲,成為了第一批由人工飼養的蒙古野馬。
然而由於20世紀初期戰爭的影響,人工飼養的普氏野馬數量並未擴大,甚至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這些普氏野馬僅在捷克布拉格和聯邦德國慕尼黑二園還剩下不到20匹的數量,而這其中又僅有一半有繁殖能力
而當前全世界飼養的野馬,幾乎全是這10匹3公7母的後代。
唯一的例外就是烏克蘭阿斯卡尼亞·諾瓦野生動物園為了重建野馬群,除了從慕尼黑和布拉格買回幾匹外,還在1957年從蒙古的國家種馬場買來一匹真正野生的野馬,這匹野馬於1947年捕獲。
20世紀60年代,蒙古國首先宣佈野生野馬滅絕,而新疆作為普氏野馬的故鄉,也由於俄、德、法等國的探險隊不斷大規模捕獵,並將28匹馬駒偷運出境,加之國內大批捕殺。
於是時間到20世紀70年代時,新疆普氏野馬也基本宣佈消失。
到1985年,分佈於美、英、荷蘭等112個國家和地區的存活野馬僅有700多匹,而且是圈養和欄養的。
好消息是三位荷蘭鹿特丹人於1977年,創立了普氏野馬保護基金會,該基金會有兩個主要目標,一是將早前的普氏野馬血統記錄數據經電腦處理,建立起蒙古野馬血統記錄數據庫;二是首倡將普氏野馬放回歸大自然。
1981年,普氏野馬保護基金會開始購買普氏野馬,而且儘量挑選血緣較遠的野馬進行繁殖。
1986年,該基金會開始和蘇聯科學院動物進化形態學和生態學研究所合作,預計到1988年合作研究出要在蘇聯和蒙古尋找尚存的適宜草原保護區。
最終在蒙古境內建立了一個面積達英畝的胡斯坦奴魯草原保護區,而根據網上記錄,這座草原保護區於1998年正式建立。
見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