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開局就登基 第684 談判
更新:09-22 07:14 作者:物語000 分類:軍事小說
測試廣告1 ( ) 趙之龍所說的大明祖訓,這個確實存在,是洪武大帝親自定下的。隨夢小說網 www.suimeng.co
早在唐朝時期,日本就曾對我國虎視眈眈。
但由於大唐軍隊太猛,在白江口一戰中,全殲了當時的日軍。
打的他們幾百年不敢再有非分之想,一直是俯首稱臣,還要定時前來朝貢。
元朝末年,各地先後爆發了起義,此時的日本看到中國混亂的局勢,又開始有了不臣之心。
明朝建立後,明太祖朱元璋就派使者到日本,主要有兩個目的。
一是,讓日本天皇好好管教那些倭寇;
二是,按照以前各朝代的老規矩,乖乖地前來稱臣納貢。
當時的日本處於混戰時期,當得知大明使者前來的目的後,不僅不好好款待,還當場殺了其中的五人。
並把剩餘的兩位使者關了起來,幾個月後才放回。
其中一名被放回的使者叫楊載,他哭着向明太祖痛斥日本人的囂張行為,希望皇帝能夠發兵教訓一下日本。
朱元璋非常憤怒,覺得小小的日本竟然敢殺掉大明的使者,這絕對是一種打臉行為。
令人意外的是,在憤怒過後,朱元璋冷靜了下來。
他認為天下剛剛平定,不宜再發生大的戰爭,應該採取休養生息之政策。
於是,大明太祖洪武大帝,強行地把心中的怒火壓了下來。
洪武二年,朱元璋經過深思熟慮,就下令編纂了《皇明祖訓》。
並在祖訓中規定了15個不征之國,第一個是朝鮮,第二個就是日本。
對於為何不征朝鮮,這很好理解,畢竟那時候朝鮮一直是藩屬國,對明朝俯首稱臣。
如此聽話的小弟,大明王朝不僅不會征討,而且還會罩着他。
如萬曆年間的抗日援朝,就是一個典型的大哥為小弟出頭的例子。
而此時的日本對大明王朝如此不敬,還公然斬殺了明朝使者,為何朱元璋不發兵滅了它呢?
有人說是元世祖忽必烈時期,兩次大舉征討日本都以失敗而告終。
朱元璋害怕重蹈忽必烈的覆轍,不僅自己在位期間不征討,還告誡後世子孫,以後也不要出兵攻打日本,原因真的是這樣嗎?
洪武四年,朱元璋頒佈了一道詔書,解釋了自己為何將日本列為不征之國,詔書的內容如下:
「海外蠻夷之國,有為患中國者,不可不討;不為中國患者,不可輒自興兵。
古人有言,地廣非久安之計,民勞乃易亂之源。如隋煬帝妄興師旅,征討琉球,殺害夷人,焚其宮室,俘虜男女數千人。
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虛名,自弊中土,載諸史冊為後世譏。
朕以諸蠻夷小國,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為中國患者,朕決不伐之。惟西北胡戎,世為中國患,不可不謹備之耳。」
也就是說,在明太祖朱元璋眼中,日本就是一彈丸小國,且偏居一隅,對中國構不成威脅,決定不去征伐。
如果朱元璋知道幾百年後的日本,先後發動了甲午戰爭、侵華戰爭,肯定非常後悔當初的決定。
朱由檢會遵從祖訓嗎?
當然不會,小日本都派殺手來大明京師刺殺他了,朱由檢豈能在乎什麼祖訓。
朱由檢目光冰冷的看看趙之龍,緩緩開口:
「趙子龍,小日本派殺手把朕刺殺了,祖訓也不會讓報復是吧!那你告訴朕,今天這事怎麼解決?」
看到皇帝臉色突然一變,趙之龍幾人急忙跪倒在地:
「陛下,對日本作戰必須要海陸軍共同作戰,不但會消耗大量金銀,也會加大百姓負擔。
大明年年征戰已達數十年,國內已經徹底平定,無論百姓還是軍隊都需要修生養息。
日本周邊現在都已經被大明控制,微臣建議對日本實施商貿上的制裁即可。
大明是日本主要通商國,時間長了他們必然崩潰,肯定會向大明服軟稱臣,那樣大明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制服日本,豈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