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十二章 結善緣_頁2

更新:09-17 02:16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心想有些事,沒法和你說,也講不明白。

    反正有一條,皇帝在看不到海軍勢力足以將海上的威脅止在馬六甲之外前,絕無改海的可能。

    但這事涉及到大順的大戰略,江蘇節度使級別還是不夠。今日譚甄來找,劉鈺也敬他,給足了面子。

    可顯然,譚甄想要的不只是面子,也不是專程來和劉鈺吵架的。

    「譚大人,古人云:天時、地利、人和。此三者,成敗之關鍵。你於西南改土歸流,應知人和之利。」

    「既說人和,百萬漕工衣食所系,對應的是什麼?」

    譚甄早就考慮到這個問題,回道:「對應的便是黃淮百姓。難不成運河黃淮,只有百萬漕工?」

    「糧役、水災、纖役……哪一個不是懸在百姓頭上的苦難?要說人和,我看人和在海運。」

    「至於地利,若不考慮運河,黃淮雖不說能治理成黃河清,可若有大澇,無運河漕運之先,治水救災也必勝過此時。」

    劉鈺笑道:「然也。既有人和,又有地利。我是支持海運的。」

    這一句話,讓譚甄微微有些暈。

    天時地利人和,只說了人和與地利,還剩下個天時沒說。

    天有不同的含義。

    此時劉鈺說的天,是皇帝?還是老天爺?

    「鷹娑伯,可知何謂天時?」

    劉鈺伸出手指,裝模作樣地算了一會,笑道:「倒是忘了告訴譚大人,我雖學過天文曆法,卻不會占卜。何時天時,我卻算不出。可有一樣,若天時、地利、人和齊備,海運必成。」

    「只是,屆時譚大人上不上奏摺,也無甚意義。況且到時候只怕譚大人未必還節度江蘇。譚大人之功,我看並不在請行海運。」

    劉鈺不說人話,譚甄卻也是官場的老油子,都混成節度使了,自是聽懂了劉鈺的意思。


    海運必成,可運河的事其實是兩件事。一件是海運,另一個是廢漕。這兩個看似是一件事,卻又不是。

    既然劉鈺提醒他說功不再請行海運,難不成功勞在廢漕上?

    譚甄嘿了一聲,無奈道:「若行海運,百萬漕工最少的,便是江蘇。廢漕運事,無論是漕工安置、亦或是治理黃淮,這可都非是我所能提及的。其上且有平章事,我無非一節度使而已。」

    劉鈺笑道:「譚大人,這麼說吧。若此時天時地利人和齊備,朝廷改海運容易,朝廷隨時就能組織起運送漕米的船,不過幾百萬石而已,輕而易舉。」

    「廢漕運後漕工、運丁的安置,無非是錢。那你說了諸多廢漕改海的好處,我且問你,如今就算天時地利人和皆備,你說的另一大好處,治理黃淮,可能直接實行?」

    「朝中可有在不考慮運河前提下,治理黃淮的方案?可有完善的不考慮運河前提下,黃淮分水的計劃?」

    「我不長於政事,亦不會治水河工,我是武將出身,又喜參謀提前預案。我看,譚大人的心思,多用在此處才是。」

    點到這裏,劉鈺索性說的更清楚一點。

    廢運河、改海運,看上去是一件事,實際上是三件事。

    其中最容易被忽視的一件,就是廢棄運河之後的黃淮問題。

    實際上這件事才是劉鈺最關注的的,因為黃淮離他規劃的紡織中心松江太近。大順不是一口通商,不用考慮外貿基地從廣州轉移到松江之後,自湖南到廣東廣西的各行各業的失業問題。

    但問題不是不存在,只是從湖廣粵轉移到了黃淮。

    海運本身很好解決,蒙元時代就能走黑水洋的海運,這時候技術根本不是問題、資本和運作方式也不是問題,松江已經有了樣板和雛形,照搬就是。

    漕工問題,只在於朝廷想不想解決,而不在於能不能解決。無非就是錢,海運省出來的錢,怎麼也夠了。軍隊也不是白養的。

    最容易被忽視的黃淮治水問題,這才是劉鈺想說的。

    他是等着天時的,他等的這個天時,是黃淮水災,直接斷掉了運河。

    朝廷順勢而為,直接改了海運。

    但是,沒了運河優先的政治決策後的黃淮治理,朝廷並無計劃。

    前朝祖陵在那,治水



  
相關:    抗戰之關山重重  鄉村小術士  大乾憨婿  都市極品醫神葉辰夏若雪  誅天劫  
下面更火
搜"新順1730"
360搜"新順1730"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