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四一七章 因為沒本事
更新:09-17 02:18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大順的內部市場潛力是巨大的。
但一個前提,是瓦解小農經濟,或者完成土改,哪怕是顏習齋、李剛主這些古儒學派設想的那種變種井田制都行。
否則的話,絕大多數人要麼沒有什麼消費能力,能活着就不錯了;要麼自給自足,基本的布匹衣裳都能自紡自用。
否則大順有着將近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劉鈺也不用費勁巴巴地非找歐美市場。
按照牛二這麼搞,肥的是誰?
咖啡、香料,都是面向歐洲市場的。這麼大一塊餅,皇帝能吃一大口、勛貴們也跟着吃點,剩下的就是那些大商人。
肥了他們,簡直算是躺着就能掙錢,只怕弄成荷蘭那般模樣。
商業資本應該從屬於工業資本,否則並不能推動變革。
就像是陝西山西京畿地區,這些年面向蒙古而發財的商人們,他們資本雄厚,但他們既不想開礦挖煤、也不想搞羊毛紡織,而是放高利貸、囤地。
而且南洋商業利潤的大頭,肯定是皇帝和勛貴們吃了。
其實在劉鈺看來,吃點就夠了,最好還是讓南洋成為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
搞一場暴力的、迅速的,以歷史上英國人設想的、但根本沒做的爪哇土改為模板的土改。
一來大順作為外來者,不需要考慮本地大族豪族封建貴族的態度,殺嘛。在大順就絕對不敢。
二來事實上讓農民的勞動和他們的收益直接掛鈎,是能極大促進生產效率的。可以少賺一點、少壓一點價格,讓農民賺到錢,他們也就自然會面向市場種植咖啡、水稻、靛草等。
三來就是瓦解當地的原始經濟和村社土地制度,使得南洋擁有數百萬有一定消費能力的人口。賣賣棉布、玻璃、鐵器等,完全可以促進大順工業的發展。
都說原始積累,就拿荷蘭來說,他們積累的已經足夠了,但積累過多的結果,就是商業資本把工業資本擠垮了。
而大順缺銀子嗎?從明代開始的白銀黑洞,美洲的銀礦、日本的銀礦、奧地利的銀礦,大量的白銀流入大順。大順的豪商們,缺搞工業的啟動資金嗎?缺大量的流入城市的無地農民嗎?
缺的不是這些,而是市場。
原始積累,從明中期開始,坐在家裏就已經完成了;圈地運動,大順根本不需要搞,大順會缺廉價勞動力?英國搞了一百年圈地運動,逼着失地農民的絕對數量,及得上一場黃河水災後的地主買地嗎?
爪哇的一個村社社長再有錢,那也不過是穿一身衣裳、擺一桌瓷器、用一個鐵鍋。他們有消費能力,但他們的人數太少,靠他們撐不起來巨大的市場。
殖民者所謂的雙重使命中的一重,便是依照宗主國的需求來改造殖民地。碎掉舊的一切,換成新的、
放在南洋,也就是說怎麼才算是大順的需求?或者更進一步,大順自己想要變成什麼樣?
荷蘭是商業資本完全搞死了工業資本,所以荷蘭希望把爪哇,改造成一個單純的商品產地。
但荷蘭才幾個鳥人?一個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一個東印度公司、一個西印度公司,就足夠荷蘭富的流油。
大順這麼搞,最大的可能就是搞商業賺的錢沒處用,要麼買地、要麼放貸。
投資種植園之類,香料、蔗糖的市場已經趨於飽和;大規模種棉花的前提,是紡織工業的發展,實際上得了南洋之後,就印度舊制度產的棉花,大順暫時也用不完。
資本要引導着流向工業才行。而資本的逐利性,使得一個大前提就是投資工業得賺錢;大順的特殊國情,又使得工業賺錢沒問題,但在資本成長起來之前,不能對大順的內部小農經濟造成巨大的衝擊。
那就只能找外部市場了。
劉鈺也沒有直接否定牛二的說法,他也知道他的設想,做起來難度頗大,比牛二設想的要大的多。
於是他儘可能平靜地問道:「你們在勃良安地區搞得政策,不好嗎?之前你們是不能與荷蘭人貿易,而荷蘭人壟斷着貿易,所以百姓種種糧食之類的自給自足。」
「如今朝廷取代了荷蘭人。你們在火山地區搞得土地政策,農民完全可以想種什麼就種什麼。什麼賺錢就種什麼。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