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六四九章 步步危機
更新:09-17 02:20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聽起來,歐洲那邊傳來的都是好消息。
而且劉鈺賭贏了,英國並沒有選擇賭國運,頂着剛打完奧王繼承戰爭和民間輿論對大順半渡而擊。
但實際上,在劉鈺看來,這對中國……不是對大順,既是一個好的機遇,也是巨大的挑戰。
拋開任何的預設立場。
排開任何的進步還是反動的批判。
只單純從經濟和財政角度看,就可以很容易理解大順現在面臨的巨大危機和挑戰。
大順本國沒有大型的金礦銀礦,但卻採用白銀和銅幣作為法定貨幣。
意味着,本國沒有白銀髮鈔權,只有銅幣發鈔權。
去年,大順鑄錢局全年的鑄錢數,是1048759660文,折合白銀,104萬兩。
換言之,去年大順的「央行」發鈔量,是104萬兩。
而去年一年算上今年西洋貿易公司回流的資金,大順的貿易順差總額,包括日本、南洋、印度以及歐美貿易區總量,是4200萬兩。
也就是說,本國的央行發鈔量,是湧入的外幣的四十分之一。
每年有40倍於央行「印鈔」數的熱錢湧入,並且無需進行本幣兌換,直接可以使用,甚至還是稅收認可的幣種。
本國中央政府的財政總收入,即明面上的白色收入,只有3000萬兩白銀。
本國默許地方政府用攤派等方式,也就是所謂的灰色收入,支付地方開支。大約是中央財政收入的三倍到五倍,在一億兩三千萬兩左右。
這麼大的國家,收3000萬兩的國稅,傻子都知道根本不夠。最多維繫一下邊疆開支和一次性軍隊,以及官員的工資。
稍微遇到天災,就得國庫見底。
明知道稅不夠用,還不加稅,默許地方用勞役、攤派等方式,支付地方支出,君子遠庖廚這一套,裝瞎子不知道地方什麼樣。
白色收入,遠低於灰色收入,必然導致統治成本激增。
現在還沒崩的原因,是因為灰色收入之下,還有個如明末時候的那種行賄貪污的黑色收入,只不過現在黑色收入還沒超過灰色收入而已。
任何有經濟學常識的,看到這一組組數據,都會明白這意味着什麼。
如今朝廷戶政府一年的財政總收入,去掉鹽稅,趕不上進出口貿易順差的一半。
本國的貿易順差,每年進口的「外幣」總額,比中央政府的財政總收入還高。
每年進口的「外幣」總額,是本國發鈔的40倍;每年進口的「外幣」總額,是大約1.5個財政總收入。
就這種情況下,本國還完全沒有政府干涉。
土地完全自由買賣。
法律規定的貸款最高利率是年息36%。
平均地租,是土地年收成的50%到60%。
士紳階層可以「合法且合理」地「避稅」,不是說他們不繳國稅,而是明、順體制是個很明顯的小政府,中央財政的國稅沒幾個錢,地方開支不夠可以自行加派從明廢丞相到大順的天佑殿改革,只是加強了皇權,加強了君主專制,不是加強了中央集權。
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不是一回事。
有個顯著的對比,英國離譜的窗戶稅,夏天定下來要收窗戶稅,秋天就能把稅交齊。
大明或者大順,甭說三個月就能把新增的稅種收齊這麼離譜的高端操作,就說士紳欠各地的國稅稅銀,三年能不能把欠款追繳齊了?
稅都收不明白,也配叫集權?
還有個對比,隔壁明治維新的時候,有個吊毛的工業?
依舊還是農業稅佔了財政的絕對大頭,5072萬日元,佔了財政總收入的88%,當時日元對標黃金,1日元是1.5克黃金,金銀比價是1:16,大約折合8000萬兩白銀。
六七倍於日本的耕地,國家財政的農業稅收入卻是明治土改後日本的四分之一。
假若沒有倒幕戰爭、沒有西南戰爭、沒有版籍奉還,不動核心的土地問題,改來改去也就是個天保改革的水平,還真未必及得上被詬病的洋務運動。
劉鈺對大順的士紳階層和地主恨的深沉,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