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二五三章 再快一些
更新:09-17 02:15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皇帝還是挺有膽魄的。
封建王朝對商人充滿了警惕,商人富集財富的速度太快,尤其是實物稅逐漸換成白銀稅之後。
統一的貨幣和自古就有的土地買賣制度,使得商人階層兼併土地的速度,只低於皇帝。
可商人又不可或缺,尤其是江南的外銷型經濟基礎。不過商人在皇帝眼裏,可能就是大肥豬。
劉鈺感覺皇帝這是準備把松江府造個大豬圈,以方便養大肥豬。
至於為什麼選擇松江,除卻那是江南富庶之地外,最重要的原因,劉鈺估計就是威海的海軍了。
有了這麼一支海軍,威海到松江,也就不過數日之程。
長江中游有大順的基本盤駐軍,海軍又能隨時控制無險可守的松江,這都使得皇帝敢於大膽的嘗試。
要是沒有這支海軍,估計皇帝也沒膽子把步子邁這麼大。
不管是為了養豬弄個豬圈也好,亦或是皇帝真的「英明神武」也罷,總歸這是一件好事。
豬再肥,在有利爪獠牙的老虎面前,始終都是一塊肉。
大順朝廷都江南的提防很嚴重,這一次新軍改革,編練的新軍基本都是北方兵。朝廷考慮到退伍兵在當地,只要有錢弄到槍,這些退伍兵就會立刻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故而在松江等地,是不招兵的。
招兵的主體,一部分是北方災民,另一部分便是北方小農。怕的就是江南富有的白銀貿易和走私,配合上高質量的退伍兵員。
要麼遷都江南,使得政治中心和經濟重心重合。
要麼就只能提防江南,使得經濟重心和軍事核心錯位。
李淦雖然自比那些明君,可遷都這樣的魄力實在沒有,即便現在北方已經穩固,北方邊患基本解決,他也沒有遷都的魄力。
只是現在海軍有所成就,皇帝確定海軍是個投錢的無底洞,海商海賊自此之後對國家級別的海軍再無任何優勢;陸軍軍改小有所成,江南孱弱,兩三萬人的新軍就足以撲滅任何可能的起義或者反叛。
種種穩固皇權的基礎都已具備,便可以試着松一松鎖鏈,允許江南那邊多搞出一些錢。
劉鈺也不管皇帝心裏到底怎麼想的,這時候還是要猛夸幾句的。
「陛下膽魄通天,這等嘗試,於國大有裨益。既方便控制,也便於稅收。臣也是摸着石頭過河,但有一點,臣知道商人最在意什麼。」
「最在意的,還是連帶責任。陛下若想興盛松江成為賦稅重地,首先一點就該明確有限責任。若是公司出了事,公司賠償,只把所有人的股本賠掉為之;若個人出了事,也只是個人賠償,不能因為都是股東,便要牽連連帶。」
別的事情都還好說,股份制在中國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真想搞出來合適的政策和監管也容易。
唯獨最重要的一點這個牽連責任和有限責任的問題,若不解決,終究還是不能形成風潮。
現在的風潮雖然被劉鈺帶動起來,可實際上靠的不是大順的法令,而是靠的劉鈺的家世和與皇帝的關係。
加上他弄的那些,完完全全就是一些之前沒有的玩意兒,明顯賺錢的行當,他居中擔保,而不是很多人確信有法令可以擔保。
「此事自然。不消你說。既要嘗試,就要步子邁的稍微大一些。就像是青苗法,於全國推廣,自是惡政。但若如你在文登,那便是善政。百里之地,不可與萬里江山同論。松江事,只限於松江,倒是可以試試。只要能收的上稅,那便是好事。」
「除此之外,江蘇節度使也上了奏疏,請試行海運,轉運蘇州、松江二府之漕米。他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正好要在松江試行種種新政。」
「你是支持廢漕改海的,但這事非是一日之功。先以嘗試,若是將來不出問題,也好有個說法。」
劉鈺驚了。
朝廷這步子邁的着實有那麼點變革的意思了。
松江府、蘇州府的漕米改為海運?
雖然只是兩府,卻也算是天大的好事。
海運的基礎已經成熟,一來日本鎖國倭寇之患基本消除;二來有海軍。
最重要的航線問題,如今威海和松江的聯繫日益緊密,也不再需要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