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一一六章 沿途見聞
更新:09-17 02:14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俄國使團在越過張家口之後,還未入京,正使薩瓦伯爵就已經對這個古老的帝國充滿了感嘆。
此時的歐洲正存在啟蒙運動興起之初,薩瓦伯爵去過西歐,也和那些早期的啟蒙學者有過交流。
稱讚外國的目的,往往是為了批判本國。這一點在啟蒙運動興起之初展現的淋漓盡致。
如同伏爾泰所言:當迦勒底人還只是在粗糙的磚坯上刻字時,中國人已在輕便的竹簡上刻字……
伏爾泰還曾為孔夫子賦詩一首:
唯理才能益智能,但憑誠信照人心。
聖人言論非先覺,彼土入昔奉大成。
每當人們希望變革的時候,總會先描繪出一個理想國。中國的理想國是三代之治,而此時歐洲的理想國就是儒家中國。
至於事實是不是那樣,並不重要,在為某種目的的鼓吹中,真相從不重要。
重要的是讓人們確信有更好的選擇。而此時、此刻、此地,爛透了。
俄國人比之更遙遠的法國,對於這個傳說中的理想國更有一種說不出的彆扭。
俄國是最崇外的。沒有之一。
這種彆扭的心態很奇葩,也很容易理解:
一方面如同荊楚,我蠻夷也,你奈我何?
另一方面又極端地想要得到西方的認同,擺脫蠻夷的身份,從法國舔到荷蘭又從荷蘭舔到立陶宛,只要是西方的就值得舔,並且從未改變過融入西方的心。
以俄語為恥,以拉丁文法語為榮,但又以最純粹的俄語撐起了現實主義文學的半邊天;以俄國傳統服裝為恥,以西方衣着為榮,卻又對能夠穿着布拉吉跳最正宗俄國舞蹈的少女充滿讚譽和欣賞;以俄國的野蠻專制為恥,以西方的啟蒙思潮為榮,卻又恨不得每一位君主都是彼得、葉二;以俄國的農奴村社為恥,以西方的資本發展為榮,卻又湧現出一個又一個的俄國的良心歌唱村社的輓歌、恐懼工業化帶來的陣痛……
這種彆扭與奇葩,在此時的表現,便是西方的啟蒙學者舔東方的時候,他們又認為越往東越蠻夷,對自己不那麼「蠻夷」還帶着幾分驕傲。
「半蠻夷」總會試圖在真正的「蠻夷」身上找到自信。
帶着這種彆扭和奇葩的偏見,薩瓦伯爵抵達張家口的時候,以為張家口一定是中國數一數二的大城市。
高聳的大境門還在,因為蒙古衰落和駐軍北移而失修的長城,從貢市和茶馬互市發展起來的貿易城市人流涌動。
瓷器、茶葉、紅糖、藥材、牛馬、毛皮、毛織等在這裏交匯。俄國此時很難聞到的刺鼻的煤煙味,也在午飯的時候偶爾飄出一些。
擁擠的人群,站在道路兩旁看熱鬧,大約是因為天主教傳教士的緣故,這裏的人並不是第一次見到如同羅剎一樣的人,並不太過驚奇。
和尚、道士、喇麻、儒生、偶爾走過的天主教徒,不同宗教的人在這裏和諧共處。
這樣繁榮的景象,在整個俄國,此時或許只有彼得堡與莫斯科。薩瓦伯爵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中國一座數一數二的大城市。
同行的齊國公聞言忍不住大笑起來,心想這可能是張家口歷史評價最高的一天了,應該被張家口載入史冊。這些羅剎人當真是沒有見識。
「如果有機會,你應該去蘇州、金陵、廣東、漳州去看看。張家口之於天朝,或如貴國的阿斯特拉罕,連基輔都算不上。」
這個回答讓薩瓦伯爵瞠目結舌,又詢問了一下齊國公一些別的事。
翻譯倒是很乖巧,翻道:「伯爵請問,公爵的封地在哪?齊這塊封地有多大?」
「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沒有封地,也沒有食邑。齊很大,人口千萬,但那不是我的封地,那是天子之土、天子之民。」齊國公心說這都什麼年代了,還問我封地食邑,當今天下除了世宗皇帝那一脈,哪還有真正出鎮一方的諸侯?
得到了翻譯的解釋後,薩瓦伯爵回想着過了張家口這一路的見聞,心想中國的官僚制度或許是最好的制度了,至少無論法國還是英國,都沒有這樣高效而統一的制度。
至少從現在來看,每一處的官僚都在執行貫徹着上面的意志。齊國公不需要和任何當地人商量,而只需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