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二六二章 分歧(七)
更新:09-17 02:23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
這不只是大政策方向的激進、保守的問題。
而是工商業,尤其是商業發展的一些「雙刃劍」問題。
大順的統而不治的行政能力、幾乎空缺的基層控制能力,商人們,那真的是能玩出花來的。
除了商人,還有本地勢力。
比如湖北的糧食運輸業。
【米船船戶泊於碼頭,後半夜便有當地水排,來此竊米。沿途賤賣獲利。所缺數額,則以砂石填補,美其名曰――翻倉】
又比如:
【武昌羅家墩,有當地遊民數千人,專做『砂石』生意。以大篩過砂石,大而扁者,則摻蠶豆;小而圓者,則摻綠豆;白石砂者,摻米;黃石砂者,摻芝麻骨子。皆與『翻倉』者交易】
再如:
【糧行居間,使買者、賣者不能相見,彼則從中壟斷,又多壓價收糧――米谷商販,迫於船雜久載,若是堆棧又要棧租,甚至若不賣則往往會有『失火』之虞,不得不低價售。而糧行低買高賣、又以焚船威脅……】
再再比如:
【往南洋日本等國出口芝麻之松蘇大商,與楚地商行分而治之。如湖北之芝麻,除了出口外,本地亦需。各商行亦多行類『期貨』之法。而松蘇大商則與甲商行約定高價收購甲之芝麻,又告知甲商行不要與乙商行說;復又與乙商行密談,告知不要與甲商行說……以致楚地商行各自以為大賺,紛紛將原本定給其餘人的芝麻都賣給了松蘇大商,以為自己所缺之額,甲以為可以從乙那裏收、乙以為可以從甲這裏收……最終交割時候,無貨可交,不得不借貸於松蘇大商,而致使兩年之內,松蘇大商盡控楚地之芝麻大宗定價權。】
總的來說,就是,你想要商業,那你就會得到商業的一切。
欺騙、欺詐、貸款逼債、期貨買賣、囤貨居奇、期貨交割……這些東西,先發地區玩了幾十年了,跑到湖北,遇到湖北本地的商賈,簡直就像是騙傻子一樣。
而在鄉間,商業帶來的問題,更加的操蛋。
小農無論是種糧食,還是種棉花,都需要把這些東西賣出去。
賣出去,才能交稅、交租、買鹽、還債等等。
後世可以說「你覺得現在便宜,那你就過一陣賣唄」。
但現在,
這就是句屁話。
還沒等糧食入倉的,收債的、收租的、收稅的,就像是蒼蠅見了血一樣飛來。
都有能力把東西貯存幾個月的經濟能力,怎麼可能欠債、欠錢、沒錢交租交稅呢?
而需要還債、還錢、交租、交稅的,又怎麼可能把這些農產品貯存幾個月再賣?
商人、士紳、轉型為商業經營的士紳,那真是玩出了諸多花活。
甚至於,一些士紳驕傲地酒後放話:「我只要把這批糧食壓在家裏三個月再賣,我就能賺一半的本錢」。
至於本地的「人均糧食擁有量」問題,關我屁事?沿江賣走,別的縣、亦或省城的價格高,我就賣省城去唄。市場經濟嘛,反正拿到手的白銀,能在西域花、能在東北花、能在西南花、能在松蘇花、甚至到印度去花也沒問題。
本來糧食問題就嚴重。
嚴重的糧食問題,又迫使當地人圍湖造田,使得生態崩潰加速,水旱問題更加頻繁。
商業深入,伴隨着川鹽入楚、對外貿易所需之茶芝麻生絲、對四川賣棉布因為四川不適合種棉花等因素,又使得經濟作物的面積不斷增加,這又更加加劇了糧食問題。
還是那句話。
大順有沒有糧食?
有。
甚至於,南洋、蝦夷、東北、扶桑等地的糧食,都吃不完。
但是,湖北缺不缺糧食?
缺。
就算商人不操控,實際上,此時的湖北,也距離人均每年450斤的糧食消耗,有一定差距――你說這算下來,一個人一天要吃一斤多糧食,有這麼多嗎?而事實上,肚子裏沒有油水、缺乏糖類、缺乏脂肪、缺乏肉類,對這些勞動人口而言,一斤多糧食,壓根沒有什麼飽腹感。
而現在,商業這口「雙刃劍」,在湖北的表現,可謂是把為什麼要「重農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