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大唐之長安房俊 第4544章 街邊刺殺
房遺直嘆了口氣,感慨道:「何至於此?既然是一衣帶水、睦鄰之邦,只需以王道教化、以仁義感化即可,使其通曉大義、深明忠孝,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何必非得趕盡殺絕?」
他覺得二弟的手段過於殘酷,倭人固然不是什麼好東西,可哪裏能夠威脅到大唐?
再者說來,縱然將來有可能威脅大唐,如今便要在其並未展露威脅之時斬草除根?
實非王道。筆言閣 m.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況且如今倭人溫順,依附大唐,若是因為房俊在此行下酷政導致倭人深恨大唐,由此掀起反抗,豈非弄巧成拙?
退一萬步將,倭國諸島資源貧瘠,多山多河少平原,連種糧食的地方卻少得可憐,滅盡其民、侵佔其地,有何益處?
劉仁願信步而行,觀賞着街面景色:「大郎有所不知,這並非二郎過於酷烈,實在是倭人生性殘忍、不知倫理,他們可以屠殺父祖手足眼都不眨,可以淫辱母娘姊妹習以為常,與畜生何異?他們即便學了華夏文化,也不過是披上了一張人皮,內里依舊狼心狗肺,是最下等的民族。」
他逗留倭國很久,與倭人接觸也多,起初還被倭人種種喪盡天良的行為所震驚,等到習以為常,便知道這個國度、這個民族絕無一絲一毫被馴服之可能,一旦其有崛起之日,必然反噬大唐。
既然如此,又何必費勁心機去馴服?
毀滅就是了。
當然,倭人不可能被全部殺盡,用儒家文化去馴服其貴族,使其為大唐所用,如此足矣。
在大戰略的層面上,房俊可謂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既然他決定對倭國施行「滅絕」之策略,那就一定有其道理,作為下屬,只需遵令行事即可。
當然,他今日之目的並非是在街上遊玩。
「大郎為何不回長安過年呢?您是家中長子,諸多祭祀想必需要您出面主持,您若不在,怕是又要房相多多勞累。」
回家過年嗎?
房遺直心中嘆息,勉強擠出一抹笑容:「倒也不必我回去,二郎自能支撐門楣,有他在,父親不會勞累。」
他素來自詡君子,認為自己可以做到胸懷寬廣、不縈於物,不至於似旁人家那樣為了一點家產與兄弟手足反目。
然而他到底境界未到,面對那個驚才絕艷、蓋世無雙的兄弟,難免滋生一種羨慕、嫉妒、攀比的情緒,身為房家嫡長子,卻始終碌碌無為,託庇於兄弟的羽翼之下,被兄弟的光芒所籠罩,若說心中全無芥蒂,怎麼可能?
他也有自知之明,知道憑藉自己的資質,無論如何也不能與二郎相提並論,所以自請出海、教授儒學,遠離那一種令人深感絕望的壓力。
劉仁願很是羨慕:「兄友弟恭,這可是世家高門裏最為難得的東西,有人替大郎看顧家業,可以遊走四海完成心中理想,在下卻是身在軍伍,不得不遵令行事,滯留在這化外之地,看似同在天涯為異客,實則境遇完全不同。」
房遺直道:「將軍是想調回大唐麼?若如此,在下倒是可以在家書之中提及。」
雖然他對房俊今時今日之耀眼光輝有些嫉妒,但深知二郎對自己一向尊敬,若提及劉仁願調回大唐之事,必然會給自己幾分面子。
他在倭國這麼長時間,深受劉仁願之照顧、保護,也想還了這份人情。
劉仁願搖頭道:「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既然大帥需要我鎮守倭國,又豈能畏難不前、知難而退?只不過從軍多年,至今也只是副將之職,固然有鎮守倭國之實、卻並無統鎮一方之名,名不正、言不順,諸多事務掣肘,殊為不易。」
房遺直雖然是個書呆子,但自幼生長於官宦之間,對於官場之上一些手段耳濡目染頗為了解,此刻聽聞劉仁願之言,便明白了劉仁願的意思。
略作猶豫,頷首道:「家書之中我會提及將軍鎮守倭國、保護僑民之功績,想來以將軍之資歷、功勳,朝廷定能賦予牧守一方之職權。」
劉仁願有些不好意思,遲疑着道:「大帥若是知曉大郎為在下說情,怕是會不高興。」
房遺直心中厭棄,你分明就是想要借我之口向二郎說個人情,賦予你鎮守倭國之實權、名義,怎地敢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