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大唐之長安房俊 第三千四十二章 遺詔(上)
如同前次一樣,李二陛下暈厥的消息在極短的時間內傳遍長安城,朝野上下人盡皆知,再加上戍守城內的左武衛與城外數支部隊全副武裝,四處城門緊閉、行人嚴禁出入,一股恐慌在城內迅速蔓延。筆神閣 bishenge.com
自登基御極至今,李二陛下素來以「開明」「睿智」等形象示於人前,虛心納諫、勤於政務,不亞於古之明君聖主,使得大唐迅速從隋末戰亂的泥沼中擺脫出來,百業俱興、欣欣向榮,故而深受百姓愛戴。
無數百姓於自家堂中設置香桉,虔誠祈求神明庇佑君王福壽無疆
偏殿之內,燈火如晝。
李孝恭、李績、房俊、蕭瑀四人各自安坐,內侍奉上香茗之後被李孝恭擺手斥退。
敞開從窗子吹入一陣涼風,夜空不知何時已被烏雲堆聚,星月不見,絲絲點點的雨水從天而降。
李績呷了口茶水,瞥了一眼窗外,輕嘆一聲:「今年實乃多事之秋也。」
其餘三人默然。
如春以來便雨水豐沛,到了夏時更暴雨連綿,洪水肆虐關中,及至東征歸來,又有關隴門閥興起兵諫擅動刀兵,戰亂席捲八百里秦川。天災人禍,兩相疊加,致使帝國根基風雨飄搖。
更有甚者,陛下返京之後連續兩次驟然暈厥,性命危在旦夕,以至於易儲之事遲遲未能有所定論,鬧得人心惶惶
大唐立國至今,已然歷經二帝,政權平穩、社稷穩固,固然李二陛下驟然殯天,自有朝廷體系穩定運轉,政權過渡並無波折。
然則太子未廢,晉王一系卻得到陛下之首肯大肆擴充勢力,若陛下駕崩,晉王豈肯放棄只差一步便得手的至尊皇權?
而廢儲詔書未下,太子便依然是名正言順的儲君,更無可能將皇位拱手相讓
可以預見,一旦陛下有何不測,一場席捲大唐上下的內戰幾乎不可避免。
身為宰輔之首、禮絕百官,他的立場不僅決定皇位之歸屬,更會在青史之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是褒是貶,是對是錯,是流芳百世,亦或遺臭萬年
李孝恭瞅了李績一眼,回頭對房俊道:「先前關隴兵諫之時,贊婆率兵馳援東宮,其中之究竟老夫不知,二郎可否見教?」
這些年大唐南征北討,周邊蠻族敵國幾乎被剿滅一空、滅國無數,但盤踞高原之上兵強馬壯的吐蕃始終乃大唐心腹之患。
一旦朝中遭逢巨變,皇子因爭奪皇位而引發內戰,勢必拉攏一切可以拉攏之力量試圖奪取最終之勝利。
萬一東宮屆時向吐蕃求援,無異於引狼入室。
這種事不能直接詢問太子,否則豈不是懷疑太子裏通外國?只能詢問房俊
房俊馬上明白李孝恭的意思,心底一沉,緩緩道:「吐蕃內部紛爭,以祿東贊為首的一些部落被排斥於核心之外,松贊干布為了徹底剪除祿東贊的威脅,甚至將噶爾家族貶謫於吐谷渾故地,百般打壓、嚴加防範,致使噶爾家族一蹶不振。噶爾家族為了尋求一線生機,只能與大唐暗中聯結,否則兩相受敵,絕難存活。前次在下率軍自西域馳援長安評定關隴叛亂,亦是祿東贊主動聯絡,派遣其子贊婆率族中精銳相助,在下所做之承諾,僅只是准許其前往河西互通商貿而已。」
既然李孝恭、李績已經開始竭力防止外地趁虛而入,那麼就證明陛下今次當真兇多吉少,身為朝廷、宗室的掌權者,兩人務必杜絕一切不利之可能。
爭皇位可以,但誰若是引狼入室,那便是帝國之敵
可李二陛下當真就此殯天麼?
歷史上李二陛下之死懸念重重,怎麼看都不似壽終正寢,但如眼下這般因為服食丹汞之藥過量而橫死,卻是房俊萬萬不曾料到。
無論李二陛下之英姿勃發、雄才大略,亦或對他如父輩一般的縱容關愛,都令房俊心中實難接受
他仰起頭看着房梁,眼中酸澀。
李孝恭聞言,與李績對視一眼,後者頷首道:「既然如此,反倒是以後鉗制分化吐蕃的一個契機,還應保持聯繫,對噶爾家族的要求酌情予以滿足。能夠在吐蕃內部釘下一顆釘子,殊為不易。」
李孝恭亦道:「吐蕃實乃帝國心腹大患,的確應當及早佈局。」
然而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