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錦繡 第四百四十章 大唐水師(三)
更新:07-16 06:31 作者:鐘山布衣 分類:其他小說
測試廣告1「大都督意欲行『商稅』乎?」李仁沉默許久之後,以不確定的語氣問出自己所想。燃字閣http://m.wenzigu.com
馮寶不答,僅微一頷首。
李仁當即懂了,亦輕輕點了點頭。
片刻後,李仁道:「茲事體大,老夫需三思而行。」
「無妨。」馮寶接着道:「大軍所需用度甚急,作坊不日開設,且按鄉里規制向朝廷繳納『商稅』,然——此事恐與地方無關。」
李仁瞬間聽懂了,急忙張口道:「大都督莫急,萬事皆可相商。」
李仁是真的「急了」。
通過朝廷邸報,各地官員大多知曉「新商稅」之詳情,只是由於商業活動的不發達,因此無人響應。
可是「廣州」有所不同,由於是海港城市,與海外各番邦一直有着貿易往來,所以商業活動遠勝內地。一直以來,對各種貿易形式的稅收都是以「船稅」和「碼頭費」來收取,手段極其簡單粗放,以至於此類貿易產生的利潤,幾乎九成以上被地方豪門給瓜分了。只因海上貿易風險巨大,地方官府明知此中漏洞甚多,也難以按照實際發生征繳稅收,真要是那麼乾的話,激起「民變」,當屬必然。因此,李仁從來沒有考慮過「新商稅」有實施的那一天。
但是,「衛崗鄉」通過開辦作坊,從而富甲一方,此事在官場上,幾乎無人不知。
冶鐵、釀酒等作坊,可謂日進斗金,如若按照馮寶所說,在「廣州」辦作坊,但「商稅」從「衛崗鄉」繳納的話,地方上那是一點好處都沒有,在李仁看來,如何能行?只是,馮寶以「軍需物資」的名義,地方官府還真就無權干涉。
不過,馮寶話里有一個漏洞,李仁察覺到,且說了出來:「本地之作坊,以貴鄉之名義向朝廷繳稅,老夫從未聞有此先例,似乎於法無據。」
「李刺史有所不知,『冶鐵』、『水泥』等作坊之最大份子所有者,為『皇家學堂』,故陛下曾有口諭,凡在外新辦作坊,需在鄉里繳稅,此乃朝堂上下之共識。」始終沒有開口的王福來,此刻接話言道:「馮都督不過秉承陛下旨意辦事,並無怠慢地方。」
「王公公所言極是。」賀蘭敏之也跟着道:「學堂所入乃進『內府』也,宮中開支大多由此支應,然朝廷那一份亦不可少,唯如此矣。」
一個是皇后的親侄子,另一個是宮中大總管,他們的話,某種程度上就是代表了皇帝,不管皇帝本人到底有沒有過上述意思,但無法驗證卻是不爭事實。
那麼,怎樣選擇?或者說如何取捨?便擺在了刺史李仁面前。
這是一道真心難做的選擇題!
李仁反覆權衡利弊,依然難以決斷。
最後還是馮寶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由「刺史府」出面,召集本地世家豪門大戶,一起商議定奪。
李仁聞言,欣然應允。
次日,馮寶一行迴轉「水師大營」,獨留房元昭在城中。
五日後,凡是「廣州」城裏有頭有臉的「人物」,一齊應邀步入「刺史府衙」。
面對近百「大人物」,房元昭侃侃而談——從作坊產生的巨大收益說起,再到各家合建作坊以共同獲利,並明確告訴他們,作坊自身產出,足以覆蓋各家其餘家業多繳納之稅收。
可是有人卻問:「即便作坊收益能夠彌補,那也只是增減相抵,各家並無實得之利,此又何解?」
房元昭毫不猶豫的告訴他們,答案在「海外」。
只要實施「新商稅」,「大唐水師」將負責蕩平「海上流寇」,必要時,可直接出兵番邦,以維護「大唐海客利益」。
房元昭那可是代表「水師都督府」,他所說的話,等同於「大唐水師宣言」!
要知道,這可是大唐軍方第一次就保護「唐人番外利益」做出的正式表態,可謂石破天驚!令所有世家豪門乃至普通商賈無不感到匪夷所思。然震驚之餘,卻又是欣喜若狂。無他,只因在「水師」的保護下,「商船」能夠走得更遠,且無懼蠻夷武力。
要知道,「廣州」瀕海,幾乎所有世家豪門與大商賈都不同程度的參與「海外物資交易」,箇中利益之大,每家皆知。只因一直以來的巨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