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朝請郎 第170章 迴轉之窯
測試廣告1親兵們上去繼續翻磚尋找,張軍對韓監丞說:「不知道是只有此窯可成此磚,還是諸窯都有,是偶然得之,還是均為如此。讀書都 m.dushudu.com」
韓監丞看了看磚上的印跡,把窯號批次監製窯工記在心裏,召人記錄在案。
唐代的磚瓦窯每塊磚上都要刻印窯號,生產批次(日期),窯監和工人的名字,以方便日後查詢。這玩藝兒是終身責任制。
那邊守衛也過來幫忙,一起在磚堆里翻找。也就是東營基本上已經完工了,所剩磚料不多,三刻時左右,翻出來有一百多塊耐火磚。
或者說類似耐火磚。
查了一下,一百多塊磚分別產於兩個窯坊,韓監丞仔細想了一下:「府師,此二窯均在城東二十里左近,相距不遠。」
「此二窯當能制出極好耐火之磚,惟工藝有所差別。某親去一趟。着人引路。」
「某陪府師去吧,若是可成實乃喜事,讓老朽等待於此只會心癢難耐。」老頭待不住了。
經過張軍的指導和這一段時間的試驗,現在韓監丞對什麼溫度,純度,催化,添加已經相當入門並有所研究了,自然明白耐火材料的重要之處。
現在限制高爐的就是耐火材料,如果這事兒解決了,馬上就能建起更高,更大熔量的高爐來,爐溫也能再拔一個高度。
於是,張軍改變行程,和韓監丞一起騎馬出營向東而去。
上塬下塬再上塬,過河再過河,這會兒的交通實在是太不便利了,好在距城還算比較近,諸河上都有架橋,一路過來只經了兩次船渡。
這會兒整個黃土高塬上還沒禿,到處可見樹林,河流多的會讓現代人連下巴帶眼珠子都掉一地,簡直可以稱為水鄉。
做為幾千年的王都,漢人的主要生活圈兒,不斷擴張的種植和砍伐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這才形成了現代荒涼的樣子。
其實很多現代的戈壁沙漠地區在這會兒也是水土豐腴樹木成蔭的。
所以植樹造林這事兒還是得早點抓起來,不能推給後代呀。
「府師,到了,就在前面。」韓監丞打斷了張軍已經飄到天際的思緒。
張軍抬頭看過去,濃煙如霧一樣籠罩着一個範圍,特別的顯眼。
轉過一個低坳,就看到一個泥場,工人在裏面像螞蟻一樣忙碌着,挖泥和泥制坯曬制碼坯,有點流水線的意思了,只是沒有任何機械設備,全靠人力輸出。
這可是重體力活,所謂四大累之一就是和大泥,尤其是燒磚的粘土,那不是一般的耗力。
「此窯產量如何?」
「一月可成三窯,可得磚萬五以左。」
「這麼少?」張軍愣了一下。一個月燒三窯才不到兩萬塊,平均下來一窯才五六千塊磚。
韓監丞苦笑:「府師,這已經是很高的產量了,還是府師指點過後的產量,以前一窯出來也就是幾百塊,上千都很少。」
「現通府燒窯多少?」
「為了滿足諸城的改建,現在已經結窯七十九座,工三千三百餘人。」
張軍搓了搓下巴,這特麼,簡直是生產力低下的代表啊,難怪一直到了清朝磚都沒能成為老百姓的生活材料。
到了近前,早有親兵搶先前來通報,磚窯的窯監,主事,主簿諸吏已經帶着巧兒長上等匠齊在路邊等候,躬身施禮。
張軍下了馬,伸手扶了韓監丞一下,待他站穩了這才前行,點頭和眾人示意。
「職下等未曾遠迎,請府尊恕罪。」
「不用搞這一套,把磚燒好就可以了,要是產量能提上來你天天罵某都可。」張軍笑着打了個招呼,抬頭打量着窯坊和邊上的坯棚。
窯監咧嘴笑了一下卻是不敢接話。
「窯內都是從那裏取土麼?」張軍指了提不遠處。
「是。」
「取些土來看。」
「諾。」
馬上就有人飛快的跑過去,用木撮取了半撮土過來。
張軍用手捻弄着粘土,細細的觀察了一下,看向窯監:「把制磚經過說一說。」
窯監光緊張了,沒明白什麼意思,韓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