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五章 馬車與消息
更新:09-19 06:27 作者:孤獨麥客 分類:軍事小說
晚唐浮生第一卷: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第五章馬車與消息趙匡明到樞密院報道後,便一直在等消息。
聖人去北平府好幾年了,洛陽這邊只剩大貓小貓兩三隻,找個做主的人都費勁。一直等到十一月初,他終於接到調令,以北衙樞密承旨的身份前往北京聽差。
沒說的,收拾行裝上路。
姚洎也混了個官:將作監主簿,從七品下,奉命前往遼東道,修繕、改建城池—這本來就是他們的活。
前往北平,以前要麼走塞外,要麼走河北,如今多了一個選擇:途經河東,再經蔚州、媯州,出軍都陘。
於是他們離開洛陽後,徑直北上,過邙山,渡河陽三城浮橋,穿過孟、懷二州,直入河東。
趙匡明下了馬,走在彎彎曲曲的太行陘道內,回首看了一眼山下,筆直的一等國道延伸到了南方的天際邊。
一等國道有東西、南北兩條,他們方才走的是雲襄道。只可惜這條路在太行陘口時斷掉了,至今沒有向北整修的跡象。
其實可以理解。太行陘的地形就那樣,很難修建完整標準的一等國道。與其在山裏較勁,不如繼續向南,連通襄陽呢。
那條路在財力、人力屢受戰爭影響的情況下,終于越過了方城縣,往南陽方向挺進。
而所謂的兩京大驛道,東面已經過了汴州,往曹州方向修,西面則通到了澠池縣。再往西,就進入陝州硤石縣地界了。
總體而言,朝廷更樂意在河南修路,因為更有價值。
河東?慢慢等吧,除非聖人干預,不然雲襄道下一步是連接鄧州、襄陽。姚洎突然問道。
趙匡明一愣,他還真不知道。
姚洎說道。
趙匡明看了看這位荊南幕府節度掌書記,頗堪玩味地笑道:姚洎笑道:
趙匡明問道。
姚洎說道:
趙匡明笑道:
姚洎反問道。
趙匡明說道:
姚洎說道。
趙匡明馬鞭南指,道:姚洎手搭涼棚,放眼望去,卻見兩匹高大健壯的挽馬,拉着一輛沉重的大馬車,行駛在一等國道上。看馬兒輕鬆寫意的姿態,似乎車廂里的貨物對它們而言,根本算不得什麼。
果是健馬!
姚洎說道:
趙匡明也不太清楚怎麼回事,他甚至猜測朝廷從西域買了什麼寶馬回來,然後與本地母馬配種生出來了鐵力馬。
但想想似乎也不對,這些年朝廷偶爾會弄出一批雄駿的戰馬,讓愛馬之人為之瘋狂。但很快,這些駿馬就銷聲匿跡了,仿佛只出現了這麼一批。直到幾年後,又有一批好馬橫空出世,然後再消失。
思來想去,只有一個解釋了:朝廷
在不斷培育良馬,但始終不太滿意,一直在尋找他們心目中最好的馬兒,無論是戰馬、騎乘馬還是挽馬。
趙匡明說道:
姚洎突然說道:
趙匡明好奇地問道。
姚洎說道。趙匡明點了點頭。
轉向這個問題,其實在兩輪馬車上也有,但沒那麼嚴重。轉彎時慢一點就可以了,多花點時間,多跑一段距離,總能轉過彎來。
但以他的經驗來看,四輪馬車轉向是比較困難的,只能停下來,用人力把車的方向扳一下。可若是車上載有重物,扳方向就很麻煩了,得想個辦法解決。
總體而言,四輪馬車能運更多的貨物,或許六十斛糧食都不成問題。如今有了挽力強大的鐵力馬,又有寬闊平整的一等國道,其實很適合四輪馬車發揮作用。
如果真能解決轉向的技術難題,那就進一步降低了運輸成本,造福百姓甚焉。趙匡明笑道:
姚洎贊同道:
前方的道路稍稍寬闊了一些,趙匡明收起談興,翻身上馬,道:
出來逛的這一圈感觸頗深。
曾經在夔峽等州當刺史,看着當地山民蠻獠在耕作產量頗低的,就覺得很煩人。
不過他也知道,山南大抵如此,會種地的人都不多,還儘是南下的北人。時間一長,慢慢地就習慣了,每天打打獵,看看書,玩弄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