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五十五章 王孫
更新:09-19 06:28 作者:孤獨麥客 分類:軍事小說
九月下旬以來,遠近蕃部首領陸陸續續前來。(由於緩存原因,請用戶直接瀏覽器訪問.\ncom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邵樹德看了看大臣們奉上的首領名單,頓覺慘不忍睹,於是要求他們加上吐蕃語原文。
什麼「燒阿竹多」、「渾家沙缽」、「退渾營田」、「慶子沙彌」等等,看把你們能的,翻譯時還追求信達雅哩!
看了吐蕃語原文後,邵樹德大概明白了。
渾家沙缽、退渾營田二人,很明顯是吐谷渾部落頭人,只不過他們長期生活在河隴一帶,與吐蕃風俗、外貌日漸相似,官員們懶得區分罷了。
「這個渾家沙缽……」邵樹德一張口就是大臣們翻譯的名字,只聽他說道:「來自海西?前唐時吐谷渾牧地?」
秘書郎崔邈博古通今,聞言立刻說道:「唐貞觀中,此地為吐谷渾國境,臣服唐廷。高宗龍朔年間,為吐蕃攻滅,置臘城德論(節度使)。宣宗朝後,與于闐一樣,陸續擺脫吐蕃控制。國朝以來,因陛下遷移關北党項至青海,諸部剽掠甚勤,青海吐谷渾不堪其擾,一部向西遠走,為海西吐谷渾所並。」
「原來如此。」邵樹德點了點頭,道:「此人自言統領十萬帳,有幾分可能?」
「陛下,十萬帳絕對是大言吹噓,十萬口還有幾分可能。」楊爚說道。
「十萬口多半也是號稱,最多七八萬口。朕估摸着,他們號十萬口,動身之前,想壯壯聲勢,把十萬口改成十萬帳,哈哈,小伎倆了。」邵樹德說道。
在這方面,他已經有經驗了。
熱海突厥原本對外號稱「二十萬帳」,但後來粗粗一查,最多五萬帳、二十萬口。所以,在他面前玩文字遊戲沒用,海西那地方何德何能養十萬帳、四五十萬人?
「還有通頰部落的燒阿竹多,看他們的意思,想整體北歸?」邵樹德又問道。
通頰人嚴格來說是一個雜糅的部落。
通頰在吐蕃時代,是一種役職,主要在軍中擔任斥候。最初成立於青唐一帶,後來隨着吐蕃的戰線進退,不斷遷徙。宣宗收復河湟前,他們還在河西出現過——即便到現在,涼州、沙州一帶,還有通頰人部落存在。
但這個部落內部並不止一種民族。在唐代,吐蕃軍中曾有過粟特通頰的記錄,只不過因為吐蕃把所有斥候編在一個部落里,集中管理,這才讓他們以通頰部落的面目示人罷了。
大夏收取青海一帶後,附近的通頰部落不斷南退,最近已活動於後世果洛一帶,日子過得似乎不怎麼好,故有投誠之意。
說到底,還是吐蕃勢衰,不成氣候了。
唐宣宗那會,大唐自己都混成什麼模樣了,結果還是有大批吐蕃部落歸降。後面又有于闐等附庸國擺脫控制之事,但吐蕃卻無法征討,可見四分五裂的他們更願意在內部撕逼,沒有能力把精力投向外邊了。
值此之際,有點想法的部落另尋新主,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然的話,等着被大夏的党項走狗部落剽掠麼?
「陛下,河西已有部分通頰人散居。燒阿竹多請求北歸,似無必要。」楊爚說道。
「渾家沙缽、退渾營田二人立國稱制沒有?」邵樹德問道。
「沒有。」
「既未立國——」邵樹德看了一眼站在廳內一角的鐵哥和他的弟弟延孫,道:「置海西都督府、海西州(州境大致為後世青海海西州)。渾家沙缽賜名『邵忠臣』,為海西都督;退渾營田賜名『邵國貞』,為海西州刺史,令其謹守疆界,世為大夏藩屬。」
「遵旨。」這是北衙羈縻管理的又一區域,楊爚立刻應下。
「至於燒阿竹多所求之事,明日再議。」說這話時,邵樹德又看了鐵哥、延孫二人。
他們是吐蕃最後一任贊普的直系後裔。
這些時日,邵樹德算是了解了他們曲折的身世。
朗達瑪被僧人刺殺後,貴族們分為兩派,分別擁立皇子云丹(非朗達瑪親生,乃正妃綝氏之侄)、俄松(朗達瑪遺腹子)爭位,大打出手。
這一打就是23年。
他們還沒打明白呢,老百姓已經受不了了,大規模的農奴起義接二連三爆發。
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