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夜國 關於日本夏日祭的隨筆
上海夏日祭順利結束,南京夏日祭終於被叫停。
因為在南京這個城市舉辦來自日本的夏日祭(雖然該市之前成功舉辦過多次),還是在大屠殺紀念碑附近,舉辦方之無良,用心可誅。
距此七七事變,才十天。
好氣。
很多人在網上掀起討伐浪潮,也就理所當然。
因為傷害了國人的感情,無論有心還是無意。
大家知道,祭祀信仰文化屬於「禮儀」,是一國文化的最高層次,是文化本源的體現。
所以一提到華夏文明的基因特徵,那最先讓人想到的,就是祭祖和黃陵這種禮儀信仰,然後才是漢字。
禮儀信仰在先,漢字在後。因為一個文明的發展歷程,是禮儀信仰在前,文字產生在後。
禮,文化之始也。
服飾也屬於禮儀的一部分。人類發明衣服,是為了禮,不是為了保暖。
是不是這樣?
由此可見,祭祀文化在一國文化中的地位。
這就是為何,你大可學日語看日漫賞櫻花,沒有人多事的批判你,可若你敢在中國穿和服招搖過市,那就是找罵。
禮器和服飾在文物中的等級地位很高,高過文具,兵器和日常用品。
所以,祭祀文化是最敏感文化內核,也是文化侵略的核心。
現在,竟有中國人穿着和服,堂而皇之的去參加夏日祭,全程浸潤式的體驗日本的祭祀文化,令人難以接受。
因為觸碰到了核心!本質發生了變化。
已經不是什麼文化交流這一句話就能敷衍搪塞過去的。
太小看了吾輩「槓精」和「上綱上線」者的智慧了。
都觸及核心了,還不是文化侵略?還只是不痛不癢的文化交流?
甚至比文化侵略更可怕:文化認同!
文化侵略是別人主動,侵略意圖未必達成,效果可疑。
文化認同則是自己主動寬衣解帶,來者不拒。完了還說「還要」,純屬「婊忠心」。
據在上海體驗夏日祭的人說,順利舉辦的上海夏日祭,很有東方文化的典雅韻味,熱鬧而不喧鬧,豐富而不艷俗,很有內涵,格調滿滿。
就好像回到了唐詩宋詞中的夏天。
嘖嘖。
聽聽。
她這句話多美?美的像一串珠子。
本宮都自愧不如,她對美的感知都超過詩人了:「好像回到了唐詩宋詞中的夏天。」
此話確有詩意美,這是事實。可這話又讓人心情不美,同樣是事實。
反正,我心情不美。
於是我回覆:「日本人的東西,就那麼有意思?」
她回覆:「就是覺得夏日祭有意思,東方元素很多,那些東西就是看的舒服,很有傳統美感。」
明明就是日本的東西,偏偏說是「傳統美感」。
我沒有再回,但我思考了。
這一思考,雖不深邃,卻越發氣惱。
你道為何?
因為她這種理由和心理,我其實遇見過很多。大學期間,很多人都有這種心態,我覺得很典型。
既然屬於典型心理,是不是有分析討論的必要呢?
當然有。
首先,講一個人盡皆知的庸俗故事。
有個男人叫劉徹,他心愛的女子李夫人逝去。他日夜思念逝者容顏,卻再難見到佳人。
這是一個傷心的故事。
於是,這個有權勢的大男人,就請巫師作法招魂,想見到曾經陪伴自己的逝者,聊以安慰。
巫師就借了李夫人生前的衣飾,找了一個樣貌聲音和逝者有些相似的女子,穿着逝者的衣裙,配戴着逝者的環佩,畫了逝者常用的妝容,在夜裏登場了。
恰好,也是一個夏夜。宮中燈影斑駁,螢蟲如星,清夜如水。
儺神巫師作法,曾經逝去的佳人姍姍來遲,卻倩影翩翩。
名叫劉徹的大男人看了,似曾相識的感覺湧上心頭,心生憂傷的喜悅,不禁作詩道:
「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