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着醫院回80年 第393章??錄相機是啥東西
彩雲之南的開門紅,讓陳夏徹底放下心來了。
接下來什麼開業呀,廣告呀都是小姑姑的事情了,他就要享受享受生活了,上次來香江來去匆匆,這次就準備好好玩一玩。
香江陳夏前世是來旅遊過的,可1983年的香江就不一樣了,尤其是這時候香江的演藝界正是鼎盛的年代,電影院和舞廳到處都有。
陳夏想去看場電影,結果發現顧琳躲在房間裏不肯出去了,因為那天聽到有《射鵰英雄傳》後,小姑娘對這部電視劇就產生了深厚的興趣。
儘管是粵語聽不大懂,但電視裏那嚯嚯哈嘿的打鬥聲,還是深深把從來沒看過武俠電視劇的顧琳給吸引住了,連平時最喜歡的逛街都不想去。
這個時代的內地人想看電視實在太困難了,更不要說精彩的電視劇了,僅有的幾部電視劇跟現在的起點小說網一樣,儘是主旋律風格。
七十年代不用說了,大陸都沒幾台電視,信號也差得可憐。
進入八十年代,隨着老百姓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在城裏也漸漸出現了電視機,當然幾乎都是黑白電視,小的只有9寸,大一點也就14寸,彩電是極少看到的。
農民買得起電視也要等到八十年代後期了,不是說農村人就一定窮,農村出去做生意的人還是挺多的,有錢人並不少,而是農村都沒電視信號。
就像越州,電視信號塔就放在城中心的府山上,城裏人或者周邊的鄉鎮信號很清楚,可是再遠一點就不行了,山區更不用想了。
電視品牌也不多,什麼北京、金星、飛躍、熊貓、凱歌等。後來大家都知道的國產品牌什麼長虹呀,tcl呀,創信呀都還沒出現。
買電視要憑票,李煥英這電影就有這個鏡頭。但這票就太稀少了,只有大型國營廠和機關單位才偶爾按工人比例分配幾張。
有票沒錢,買不成。
有錢沒票,也買不成。
可有錢有票了,百貨商店沒電視機,照樣買不成。。
太難啦。
外國貨普通的百貨商店是沒有的,只有友誼商店憑外匯券才能買到,那都是權貴們才能享受的東西,老百姓就別想了。
電視機的外殼大多還是木頭做的,估計這個時代塑料還沒有完全普及吧。
反正陳夏去買東西,營業員從來不給膠袋裝,如果是食品,就用那種土黃色的紙給包裝一下,再用細繩一紮就完事。
老百姓家裏買來電視,第一件事情就是架天線,越州這邊都是低矮的民房,很少有樓房,而電線的要求就是越高越好,否則信號就差。
所以越州人一般都是用毛竹杆,越長越好,上面綁着天線豎起來,信號不好的時候還要出去不停旋轉竹杆調整下方向。
有時候你剛看到要緊關頭,結果一陣風吹過把天線轉了個小角度,電視信號就沒了,或者很模糊,簡直能把人給急死,恨不得砸了電視。
正因為電視機開始慢慢走近了尋常人家裏,國產電視劇也就慢慢開始出現了,但水平和質量真的沒話講,人物臉譜化非常明顯,劇情相當老套,中心思想非常主旋律。
像1981年,中央電視台播出了第一部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王扶林導演,這部連續劇共有9集,只有約2000個鏡頭,100多個場景。
老是長鏡頭,服裝總是不換,看演員就知道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就這,還讓全國人民看得津津有味。
至於後來那著名的《渴望》《編輯部的故事》則還要再等幾年才會出現。
所以後來香江的電視劇一引進內地,像黃元申、梁小龍、米雪聯袂飾演的《大俠霍元甲》,當年可真是萬人空巷。
聽說連警察叔叔都非常高興,因為小偷小摸都不出來了,全都躲在哪兒看電視去了。
再後來曰本電視劇下大量進入國內,《阿信》、《血疑》、《恐龍特急克塞號》、《排球女將》、《秘密部隊》等。
要說曰本的文化侵略也真是歷害,八十年代的電視劇,九十年代的動畫片,讓兩代國人徹底變成了「日迷」,將曰本國的形象徹底給轉成了正面。
所以那時候出國潮,去曰本也是相當熱門的目的地,好像滬市人就特別喜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