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着醫院回80年 第140章 頭孢曲松20元
玉萬非常着急,他只是一個赤腳醫生出身,在縣裏參加過一些培訓而己,沒有文憑也沒有什麼醫師證,能有多少水平?
如果用後世最基本的「執業醫師標準」來衡量,可以說整個瑞麗都不會有幾個人達得到。
而且姐告衛生院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缺少藥品,尤其是西藥。
有的也是一些傣藥,說白了就是中草藥的一部分,另外安乃近退燒藥也有,可小娃娃已經不會吞咽了。
病人急,醫生也急,然後一起在衛生院裏大喊大叫,聽得陳夏頭都痛了,他忍不住大喊一聲:
「別吵了,我是醫生,讓我來治療,趕緊把小孩抱到病床上。」
玉萬和幾個小孩家長都一愣。
還是崔院長鎮靜,「趕緊的,這位是之江省的陳醫生,那邊的醫療很先進,讓他瞧瞧絕對沒錯的。」
於是幾個傣族人又轉而求起了陳夏,但這次不敢大聲了,只是雙手合攏,向拜菩薩一樣不斷懇求陳夏。
這邊的少數民族幾乎都信佛教,把一切救苦救難的人都看成了菩薩。
陳夏從隨身攜帶的大包里拿出了聽診器,聽了一下心跳很快,心律還是整齊的,不過肺部有點濕囉音。
又拿出一個壓舌板,瞧了瞧扁桃體,扁桃體不膽紅腫,而且表面佈滿了白色化膿點。
陳夏心裏鬆了一口氣,估計是「化膿性扁桃體炎」這病,能明確病因對治療會有相當大的幫助。
他最怕的是熱帶引起的傳染病,那就麻煩了。
這地方什麼化驗設備都沒有,想明確病因根本不可能,那樣就無從對症治療了。
兒科又叫「啞科」,因為小孩子不會形容和描述自己哪裏不舒服,一切全靠兒科醫生去詢問父母病史、體格檢查、輔助檢查等來明確病因,這個難度那是相當高。
難度更高在醫生猜得不對時,絕對會換來家長的拳打腳踢,或者惡語相向。
兒科醫生太難了。
陳夏心裏有底了,又問了父母,「小娃娃是什麼時候開始發燒的?當時是什麼情況?有沒有咳嗽鼻涕、嘔吐腹瀉之類的?」
爸爸趕緊介紹道:「大約是5天前開始發燒,當時娃娃說嘴巴裏面疼,然後就不肯吃東西了,我們去村子裏的阿普神仙那裏看了,吃了點仙丹但沒效果。每天高燒不退,不吃不喝,今天娃娃就開始昏迷了。之江來的大夫,求求你救救我孩子。」
救,當然得救了,這時候不救那是會五雷轟頂的。
陳夏也沒有多說,從雙肩包里「摸出」了一盒布洛芬退熱栓,快速塞進了小孩的肛門裏。
然後又拿出幾袋液體,一袋液體裏化了一瓶頭孢曲松,一袋液體裏化了維生素,一袋液體裏化了碳酸氫鈉針。
兒科對於脫水補液有一套非常複雜的換算公式,具體要看脫水程度,兒童體重等,再採用什麼先快後慢、先濃後淡、先鹽後糖的原則進行治療。
陳夏不是專業的兒科醫生,手上又缺乏急診生化和血常規報告,所以只能根據經驗用藥了,自己估計應該也是八九不離十的。
崔院長和家人們都奇怪地看着陳夏像變戲法一樣,從背包里摸出一袋袋藥水來,又熟練地配藥,再熟練地給小娃娃扎針,最後調節了一下滴速。
陳夏做完這一切,看着小病人那眉清目秀的樣子,不禁笑着自言自語道:
「小傢伙今天能碰到我,也是個有福氣的人呀。」
他的意思其實是說小病人能碰到自己這個重生者,又自帶醫院空間的人,用後世的藥物去救治一個八十年代的患兒,也的確是他的福氣和運氣。
否則按姐告衛生院的水平和藥物,小命肯定保不住。
傣族人非常迷信,一聽陳夏的話都紛紛驚訝地捂住了嘴,
「菩薩,他是菩薩化身啊。」
然後幾個人紛紛跪下要向陳夏磕頭,嚇得陳夏飛似的跑到角落去了。
崔院長和玉萬大夫都是懂醫的人,他們知道陳夏用了退熱藥,也給小孩掛上了針,但對於掛了什麼針他們是一頭霧水的,因為陳夏快速將空藥瓶子收回了背包里。
瑞麗醫院也有輸液,但那都是危重病人才能享受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