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大明 第八十章又被崇禎上了一課
更新:05-25 03:25 作者:怕起重複 分類:軍事小說
測試廣告1 朱慈烺得意的說道「父皇,通過報紙的廣而告之,咱們的皇明御用等商號生意都成倍增長,僅僅皇明御用每月利潤就超過十萬兩,皇仁堂藥鋪成藥也足夠防疫軍擴軍使用,其餘商號利潤也非常可觀,兒臣打算以後每月往內庫輸送銀子二十萬兩,助父皇擴軍之用。樂筆趣 m.lebiqu.com」
這話沈萬三也說過,他的下場非常悽慘,朱慈烺現在也這麼說,他也怕自己會落個那樣的下場。
朱慈烺小心的打量着崇禎,沒想到崇禎眼睛微紅,臉上滿滿的都是感動「好!皇兒能把皇店做到今天,父皇也沒有想到,有了這比收入即使不加稅也足夠完成擴軍,看來皇兒比較中意這個楊嗣昌了?」
朱慈烺搖搖頭「其實父皇也是中意他吧?只不過是體恤民生艱難擔心加稅使百姓生活困苦。」
崇禎點點頭「昨日朕去社稷壇看了新栽種的三種作物,農人說莊稼長勢都很好,若是培育得當,明年北方都可以分到種苗,明年開始北方再也沒有缺糧之憂。所以到明年流寇問題一定能得到極大改觀。」
朱慈烺想了想問道「父皇對於三種糧食納入糧稅有何看法?」
崇禎對於朱慈烺舊事重提也很無奈「上次我在朝議上提出將三種雜糧納入糧稅,可是百官均反對如此,朝廷自一條鞭法以來,一直實行以銀代糧,若是改為從新徵收糧食,就需要僱傭更多稅吏增加倉儲運輸,得不償失。」
朱慈烺自然聽說了這件事,不過他確有另外的想法「父皇既然朝廷徵稅以銀子為主,征銀之後在買糧食,百姓對於新糧食心中還有焦慮,擔心無人收購影響納稅,不如在糧收穫的時候,設立倉庫以正常糧價購買雜糧作為儲備,這樣百姓才能放心種植新糧食。」
崇禎雖然知道這是一個好辦法,但是對於大明目前的形式來說,很難再拿出一筆錢來做這個事情。
但是這又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要是沒有人收,只讓百姓種,那惠民就變成害民了。
朱慈烺見崇禎在猶豫,自然知道他心中的想法「父皇若是對兒臣有信心,那請讓兒臣來負責此事。」
崇禎嗯了一聲「皇兒經管放心大膽的去做,父皇自然是相信你的!」
朱慈烺正正經經的行了一禮「那請父皇給皇店經營鹽的權利。」
崇禎也正色皺眉「鹽不可輕動,國稅過半需要依賴鹽稅,若是鹽務一邊會動搖國本。」
朱慈烺笑着說道「父皇,兒臣一不要現在產的鹽,二不要現有的鹽引,兒臣打算在開平設立鹽廠生產熟鹽銷售往蒙古、建奴、高麗、倭國等處。而兒臣若是賣鹽於一地,自然承噹噹地鹽稅。」
崇禎想想這個好像沒有啥損失,往外邊賣,這些地方又沒有交過鹽稅,而賣往內地賣到一處就承擔一地的鹽稅,那大明的鹽稅就不會減少了。
不過崇禎還是不解「既然皇兒不是為了省去賦稅,為何要去參與鹽務?」
朱慈烺無奈的說道「父皇,我讓統計司計算了,大明百姓一人一年需要吃五斤鹽左右,以大明人口計大明每年消耗鹽至少應該在五萬萬斤,按照綱鹽法計算,每引或銀六錢四厘,稱為「窩本」,另外鹽稅三兩,公使銀三兩,故而每引鹽朝廷應該實際收入合計六兩六錢四厘。也就是說,一斤鹽只收大概二十二文錢左右。」
最近朱慈烺老是喜歡引用算學來上奏,連帶着崇禎也喜歡上了算學,崇禎跟着算了一下確實是這樣。
朱慈烺接着說道「五萬萬斤也就是應收稅款一百一十萬萬文,折合銀子一千一百萬兩,但是實際上朝廷只收到了二百五十萬兩銀子的稅收。」
朱慈烺遞上一份統計報告「父皇請看,這是各地鹽價報告,多者如兩湖山區有三百文一斤,少者福建廣東等地生鹽價格八九十文。也就是說大明百姓每人每年差不多要花一兩銀子買鹽,但是這五萬萬兩銀子,朝廷只分到了二百五十萬兩,剩下的四萬萬九千七百五十萬兩銀子都哪去了?」
崇禎看着表格久久不語,鹽竟然如此暴利?那問題究竟出在哪裏呢?
朱慈烺看着不說話的崇禎繼續打擊道「父皇,從宋朝的數據看,北宋時朝廷一半稅收來自鹽稅,約為每年八千萬貫,南宋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