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一百零五節 前往廣寧
當了國民軍,被操了兩個月,連名字都改了,艾布衣原本叫艾一,大宋的官兒嫌不好聽,非改成叫「布衣」,光是學會寫這兩個字就讓他吃了不少苦頭――哪裏有原來的一橫來得簡單。
艾布衣從進了訓練營就想着家裏的老婆孩子,為此沒少挨軍士的「愛的教育」。這回出征走得急,連慣例的放假一天都沒有,直接發了槍就裝上船,汽笛一拉船就走了。艾布衣在船上哭哭啼啼,這回連隊的軍士居然沒揍他,還遞給他一支煙,友好的拍了拍他的肩。
船時走時停,慢慢吞吞的走了幾天,艾布衣昏天黑地,早就不知道把自己給拉到什麼地方了。好在沿途吃喝不愁,也用不着日日操練,只是每日看着江面和兩岸的景色,要不然就是倒頭大睡,醒來看着滿艙的兵和武器,心裏覺得異常苦悶,有時候想乾脆從跳進江水裏,一了百了――據說還真有人這麼幹得。
「全體集合!」隨着刺耳的哨音和班長們的吼叫聲,艾布衣條件反射一般的站了起來,跑向集合地點。
「列隊!報數!全體檢查裝備!」
一迭聲的命令和忙亂之後,李冬來到了隊列前,抽個檢查了士兵的裝備。新兵多,未免丟三落四。
「全體開赴4號碼頭,」李冬檢查完畢命令道,「準備登船!」
因為船隻不夠一次性裝運全軍,所以部隊採取分批次出發的方式。全支隊到廣寧集結。
由拖船牽引的船隊先從肇慶東返三水,進入北江。再從北江北上轉入綏江。一路航渡十分順利。很快便到了四會。
綏江的通航能力雖然比不上西江主航道,但是通航大發艇還是綽綽有餘。除了搭載部隊十多艘大發艇之外,隨行的還有若干艘徵用來得民船,搭載着要去接受連山縣政的歸化民幹部和物資。
四會是個平原縣份,這裏接收較早,距離三水也不遠,屬於「治安區」。部隊在這裏休整一天,隨後前往廣寧。
從四會縣沿着綏江往北上行,便是廣寧縣境。
廣寧是個山區縣。漢瑤雜處。它的建縣是嘉靖年間平定清遠縣大羅山的瑤區的結果。平定大羅山之後,就將原來屬於四會縣與清遠縣的接壤的四個都析出,新建了廣寧縣。
雖然這個縣在明末已無瑤區,但是散居編戶的瑤民並不少,這裏又與清遠縣的瑤區相鄰,原本漢瑤衝突就算罕見,這裏還夾雜着雙方和從廣西招募而來「鎮瑤」的俍僮之間的矛盾。在官府這個龐然大物轟然倒地之際,變亂四起,縣內的環境頗為複雜。
該縣目前還屬於「准治安區」,前不久剛剛由派去的歸化民主任和國民軍縣中隊接防,縣城和幾個主要集鎮大致保持安定,交通線也順暢。但是,從五月初以來的土匪活動大幅度增加,在鄉村活動已經極不安全。因為下鄉極容易遭到襲擊,留用人員和歸化民幹部下鄉辦事必須用武力護送,實際上這個「准治安區」已經是相當亂了。最近甚至有情報稱:廣寧當地有鄉紳公然舉起「勤王」的大旗,拉隊伍公開和元老院對着幹。前幾天剛有消息傳來:有大股不明武裝集結到了石澗附近,有一舉拿下該鎮的企圖。
不論水路陸路,從四會去廣寧,石澗是必經之路。便利的交通造就了商業集鎮。因而新上任的廣寧縣主任在這裏佈置了一個小隊的國民軍士兵駐守,編練民兵,維護當地和周邊的治安。
這個消息引起了各方的緊張,因為石澗是廣寧聯通四會的交通要道,土匪若是想謀奪這裏,難保沒有「關門打狗」,攻取廣寧的意思。
「不,我認為敵人沒這個意思。」李冬說,「他們就是貪財,想打個響窯。」
石澗商戶眾多,除了銀錢,因為戰火滯留在當地的物資、商品都夠他們大掠一番了。
「何以見得?」指揮支隊的楊增問道。
「土匪不是官兵,即沒有政治意圖,也缺少戰略概念。圖得就是眼前的一點利益,」李冬胸有成竹,「這種交通要點一旦打下來,必然會引來反攻。土匪是不肯打這種硬仗去消耗自己的實力的――他們無非是看到石澗現在的兵力不多,或者當地內部有了什麼可趁之機,想聚集在一起干票大得。
雖然判斷土匪沒有「關門打狗」的意圖,但是石澗一旦陷落,對百姓的生命財產會造成嚴重的損害,所以楊增決定,派2連登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