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一百五十一節 公私兩便
測試廣告1 杭州知府劉夢謙是位風雅之士,他在杭州留下的最着名的「事跡」就是有一年春天在蘇堤上的雅集:
「二月,作勝會於蘇堤。599小說網 http://m.xs599.com城中括羊角燈、紗燈幾萬盞,遍掛桃柳樹上,下以紅氈鋪地,冶童名妓,縱飲高歌。夜來萬蠟齊燒,光明如晝。湖中遙望堤上萬蠟,湖影倍之。蕭管笙歌,沉沉昧旦。」
這種場面,不論過去現在都是風雅之極的韻事。趙引弓過去讀到這一段的時候也頗為艷羨。
再風雅的人士既然當了官,也得解決治下百姓的民生問題。劉夢謙的運氣不錯,在這素有「天堂」之稱的杭州當知府,不提種種當官的「出息」,最要緊的是不用象許多他的同事們一樣在噩夢一般的環境下苦苦支撐。
所以劉知府對自己的現狀很是滿意。不過去年的大旱讓給他的仕途抹上了一層灰影。
只要當地方官,任上總會遇到一二次災荒,中國的古代社會,大約平均每三年就有一次自然災害,十年左右就有一次大災,救災度荒善後一直是地方官的主要工作之一。劉知府自然也是經歷過得。
浙江地區自崇禎元年以來,幾乎年年都有自然災害,受災地區遍及全省,連一貫的魚米之鄉杭嘉湖平原地區也屢次遭遇水旱災害。百姓幾無喘息之時。加上官府這些年來橫徵暴斂,原本就是重賦地區的江南地區早已元氣大傷。
大量的難民更是讓劉知府頭疼不已,這幾年「民變」不斷。擾動天下不安。劉夢謙別看是個風雅之士,見識還是有得:江南承平日久,武備廢弛。文恬武嬉,若是真得起了激起了大規模的民變,指望疲敝之極的官兵或者那幫平日只會嚇唬敲詐老百姓的馬步快手是不行的,到時候他這知府恐怕只有在大堂上投繯自盡的份。
因而災荒一起,他就召集地方縉紳,要他們竭盡所能的幫着官府維持救濟災民,專門設立了賑荒局。辦粥棚、開平糶、施藥、收殮路倒總算這江南是魚米之鄉,民間積存尚算豐厚,勉強將局面維持下來。
然而局面依然沒有好轉。旱災已經過去,但是眼下市場上的糧價卻隨着「五荒六月」的即將到來而不斷上漲。市面上的斗米價格已經超過了三錢銀子。
以劉知府的經驗,本地一旦斗米價格超過四錢,民間就會出現大規模的饑荒。原本已經平復下去的災民滿地的慘狀又要重演。那麼去年到現在大半年的辛苦就全要泡湯了。
而且春播春種若不能及時進行,等於一年的收成完蛋,糧賦征不上來,難民再暴動,那他這知府也不用幹了。眼看着局面愈發危險,劉夢謙再也坐不住了,也顧不上自己的「官威」,直接跑到賑荒局來召集縉紳們會議。
賑荒局就設城中心的官巷裏。大堂上已經聚集了十多名委員和沒有職務,但是出力很多的地方縉紳。
會議上眾說紛紜。度荒救災的措施無非是老生常談,這對在座諸公都是熟透了的套路,但是具體到經辦上,人人都不願意多說――因為這又要牽扯到錢的問題。
從去年災害開始到現在,「勸募」已經進行過好幾輪了,雖說在座的都是地方上急公好義的人士,畢竟也沒到大公無私毀家救荒的境界――而且這些年來地方上災荒不斷,官府橫徵暴斂,他們自己的經濟狀況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害。
會議的最終結果,還是議而不決。只把眼前能做得幾件事繼續做下去。至於最要緊的平糶糧米,貸給百姓種子耕牛這兩項,因為花銷很大,而錢米來源又落實不了,一時間無人願意出頭辦理。
等會議結束,諸委員散去,劉夢謙關照小廝,請趙引弓在花廳便服相見。
趙引弓在賑荒局的活動中十分活躍,特別是官府感覺最為棘手的流民問題,基本都是由慈惠堂解決的。雖然他也聽說過不少流言,說那些流民被慈惠堂收容之後,每隔一個月就會被從錢塘江上來得船隻運走。至於運到哪裏去了一概不知,只說是送到廣東去墾荒了。
這事情若是在太平年景,地方官是不得不要過問的。不過眼下各地官府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大量災民聚集是極大的隱患,現在有人願意出頭來處理,管你最後是送到哪裏去,難民是死是活。何況這些年來黃冊制度已經廢弛,編戶數目完全是胡編亂造,地方官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