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王朝更迭 第160章 戰國四公子--信陵君
更新:10-26 00:44 作者:湯加鹽大伯伯 分類:軍事小說
戰國時代,地主階級的權力日益增長,貴族統治者權力削弱,領主地位日益危殆。
雖然如此,但這並不代表貴族領主和統治君主之間就沒有矛盾,貴族領主們豢養士人的名聲在外,所謂樹大招風,各國君主自然不敢掉以輕心。是故如同戰國四公子等人,雖然賢名滿天下,卻很容易就招致君主的防備甚至是嫉恨。所以在很多場合,歷史所展現的這些公子們,都是遊手好閒的樣子,拿着國家的俸祿,依靠封地來過活並培植自己的勢力,雖偶爾參與議論國政,卻很少有人真正地能夠左右國家政治。
據《史記·魏公子列傳》記載,有一日,信陵君正和魏王愜意地下着棋,幾局下來,信陵君都未嘗一敗。魏王自然不甘心,正準備大殺四方之時,一個衛兵急急忙忙走了過來,向魏王報告說,魏國剛剛接到北部邊境的烽火戰報,趙國軍隊大舉入侵魏國的北部邊境。
魏王一聽,頓時大驚失色,遂讓信陵君稍等片刻,待他召集大臣們一起商議好應對之策之後,再和信陵君對弈。
豈料信陵君竟然絲毫不為所動,反而讓魏王不要驚慌,氣定神閒地說道:「趙王不過是找了隨從軍士,一起狩獵而已,不會是來攻打魏國的。」魏王聞言,自然不會相信,心中忐忑不安,雖然坐了下來,和信陵君繼續博弈,但卻顯得身在曹營心在漢。正在這時候,北方又傳來了戰報,證實了信陵君所言非虛,魏王頓時感到胸中泛起一股涼氣,遂好奇地問道:「公子怎麼能夠知曉這件事情的?」信陵君也直言不諱地說道:「臣門下有食客無數,他們各懷才能,很容易就能夠探知趙王的所作所為,一旦他有什麼不軌的行為,食客們就會將之報告給臣,臣也就順勢將這件事情告訴給大王。」
通過這件事情,魏王進一步見識了信陵君的才能以及其背後深厚的實力,為避免大權旁落,他只能在很多時候限制信陵君的權力,國家大事都不敢擅自交付給他處理。
信陵君即使再怎麼愚鈍,也知道魏王是有意冷落和防備他。何況他是如此聰明之人呢?可是,對於這一切,他都不在乎,他心中所想的,就是培養士人,積蓄人才,韜光養晦,厚積薄發,讓魏國逐漸擺脫衰落的命運,讓那些不得志的人才能夠大展拳腳,讓自己能夠青史留名,成就一番功名大業。
正是無巧不成書,就在信陵君準備到深山大川之中找尋隱士賢才之時,一個人的名字傳入了他的耳朵。這個人就是侯嬴。
這個侯嬴也正是一個隱士,而且此人就在魏國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做夷門(司馬遷曾說過,他曾經尋訪過大梁的夷門,此門就是大梁的東門)的一個小小的守城官吏。信陵君知曉他之時,他已經年逾古稀,因為家境貧寒,迫於生計只能隱去才華,在這裏當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吏。
信陵君知道此人一定有才能,可惜被埋沒在市井之中。於是,信陵君便備了一份厚禮,前去拜訪侯嬴。豈料這人確是人窮志不窮,無論如何也不肯接受信陵君的饋贈。並且還對信陵君說道:「小臣出身寒微,卻一點沒有失去志氣,數十年之間,一直修身潔行,雖然現在小臣困頓不已,卻不想要人來可憐小臣,是以公子的財物,小臣是斷斷不會接受的。」信陵君聽完此言,才知道自己大錯特錯了,要知道,一般有才能的士子,都很崇尚氣節。自己和他地位不等,身份懸殊,如此態度對待人家,不是施捨是什麼?君子不受嗟來之食,這讓侯嬴如何能夠接受?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公子知道了自己的錯誤,遂在家設筵席大會賓客,不久便高朋滿座。待大家都就座後,只有上座的一個位置尚是空着。信陵君讓大家且自行飲酒吃肉,說笑談天,他和隨從則坐上馬車,前去迎接侯嬴。
侯嬴早就聽說了信陵君禮賢下士,只是從未真正地見識過。此番見信陵君親自來迎接自己,侯嬴也毫不客氣地上到車上,坐到了上座位置,心中暗想,如果不是真心的,他一定會面露不悅之色。豈料信陵君竟然親自架上馬車,對侯嬴的所作所為沒有露出絲毫的不悅之色,反而更加地恭敬,看不出一點做作的嫌疑。
侯嬴也真有一套,既然這樣,就再考驗一下你,遂對信陵君說道:「小臣有一個好友,在市集中做屠夫,小臣有個不情之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