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九八五 第一一章 早當家
更新:11-11 02:37 作者:解剖老師 分類:其他小說
八五年,江城國有糧店,一斤粳稻米一角八分二,一斤富強粉二角二分,一斤花生油八角三分,一斤豬油一元三角;國有菜場,一斤豬肉一元八角,一斤牛肉二元一角五分
百姓從國有糧店和國有菜場買這些東西光有錢是不行的,還需要糧票、油票、肉票和蛋票,城裏人根據戶口薄上的年齡、性別和職業等有不同的配額。
孫健同學是家中老大,婆婆(奶奶)年齡較大,體弱多病,在湘省鄉下由叔叔和二個姑姑照顧,孫父每年寄一百元給弟弟(母親與弟弟住在一起),當做母親的生活費,小腳的奶奶沒有機會來過江城;家家(姥姥)的身體也不好,家裏就二間房,擁擠不堪,幫忙帶孫健上小學後就被母親送回建設公社去了,由大舅、二舅和姨媽照顧,孫母過年帶一百元生活費回去交給大哥(母親與大哥住在一起)。
那個時期,江鋼工人家庭的父母絕大多數在鄉下,夫妻還多是半邊戶,雙職工的父母儘量將上班時間錯開,夫妻又上班,又照顧小孩,六天工作制,孫父孫母有白班和中班,有時候實在錯不開,放寒暑假期間,父母上班去了,就由七歲多的孫健照顧四歲多的弟弟孫順和一歲多的妹妹孫圓。
雙職工的孩子早當家!
六、七歲的孫健就會生煤爐、煮飯、炒菜和洗碗,經常陪母親上街買東西,家裏有購糧證、購煤證、糧票、油票、肉票、豆製品票、糖票、酒票、煙票、煤票、布票、肥皂票和火柴票等。
在國有糧店買米,光有錢和糧票還不夠,還需要城裏戶口才有的購糧證,還要到附近被指定的國有糧店才能購買。
在國有煤店買煤,除了錢和煤票外,還需要城裏戶口才有的購煤證!剛開始買回的是煤灰,加水混合,捏成一個個小煤球,後來變成了蜂窩煤,再後來用上了江鋼煉焦炭產生的煤氣和外來的天然氣。
孫健小時候和弟弟妹妹多次捏過煤球,經常鬧成大花臉。
這些證件和票據都被孫母小心收藏起來,免得晚上被老鼠啃壞了。
這時代小偷不多,但老鼠不少,與人爭食。
孫健很早就幫父母做家務,這些經歷培養了獨立自主和獨當一面的意識,父母白天上班去了,就帶着弟弟妹妹一起玩,中午帶着飯碗和飯菜票一起到江鋼單身宿舍食堂去吃飯,沒有出過一次差錯,父母也能安心工作,這對他以後的學習和工作是非常有益的鍛煉。
年齡大後,孫健跟孫佳時常回憶小時候被放養的生活經歷,雖然一個星期都吃不上一次肉,但他覺得比女兒的童年過得還快樂。
孫健同學到江城衛校報到時,在辦理戶口遷移手續時,糧油關係也必須一同轉至學校,戶口上到學校的集體戶口上,中專生每月開始有了三十二斤糧票,隨着國家助學金一起發下來,油票和雞蛋票等被學校食堂徵用了,買飯票需要錢和糧票,買菜票只需要錢。
當時社會的平均糧食定額只有二十八斤,只要是城裏戶口,生下來就有,孫父孫母是江鋼的一線工人,孫父一個月有三十六斤糧票,孫母有三十四斤糧票,聽孫父說,煉鋼廠的一線工人一個月有四十二斤糧票,非常令人羨慕!
由於父母的糧食定額高,孫家當時半個月才能吃上一次肉,小時候雖然沒有餓過肚子,但油水很少,一家五口人一個月才有二斤半菜油,他長得瘦長除了遺傳外,還同小時候油水跟不上有很大的關係。
漢民每月每人供應豬肉一斤,回民每月每人供應牛羊肉一斤四兩,另外五一勞動節和過年還供應鮮魚。
每月每人一斤豬肉,在前世吃肉很少的孫健眼裏已經很多了,但父親晚年告訴他,有一次他買回二斤五花肉,母親燒了一大碗,父母還沒有吃到一塊,就被兄妹三人風捲殘雲,碗裏只剩下四塊,被孫健叫停,孫父孫母一人才吃了二塊!
孫健同學上衛校後,政府發的油票、肉票和蛋票等都被貼進學校的伙食去了,學校的伙食還有國家補貼,飯菜比Z醫院分校的食堂便宜的多。
Z醫院食堂一個青椒炒肉要二角五分一份,小白菜七分一份,而衛校食堂的青椒炒肉只要二角,小白菜五分,在本校十六元錢的甲等獎學金,吃飯就夠了,但在Z醫院分校食堂,吃飯要二十元。
在本校過「十一」或者放假前,學校還給全校學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