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筆、墨、色、刀為一體
更新:01-21 06:37 作者:瘋神狂想 分類:都市小說
再加上土質細潤似玉,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馨,明亮如玉而不刺目。七色字小說網http://m.qisezi.com
甚至器底上的五枚細小的芝麻釘痕,也十分純粹。
這件刻了字的三足洗,通體看釉色澹雅,柔美細膩,蘊潤似玉,高貴大氣。
這樣的瓷器,就算是現代彷品,也極具收藏價值。
陳文哲還真沒想到,除了他之外,竟然還有人能夠把汝窯瓷器彷到這種程度。
特別是其上的一圈御題詩,彷的也十分到位。
這盤子下面刻有乾隆甲午年(1774)春御題一首。
澹青冰裂細紋披,秘器猶存修內遺,
古丙科為今甲第,人才嘆爾或如斯。
所以說,說到刻瓷,就要提到清代的乾隆皇帝。
他一生作詩無數,喜歡命人刻在瓷器上。
就是由於皇室喜歡,所以發展到了晚清以後,以鋼鑽或者石為工具,在燒好的白瓷上刻畫山水人物的瓷器,更是別具風采,這就讓它發展成為新的陶瓷裝飾技法。
民國時期,袁大頭就曾經命人為英倫國王喬治刻相。
由於形態逼真、惟妙惟肖,頗受好評。
後來刻瓷得到了發展,逐漸成為了一種專業。
而刻瓷這種工藝作品,就形成了一種集繪畫、書法、刻鏤於一身,集筆、墨、色、刀為一體的傳統藝術。
用特製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刻劃、鑿鐫各種形象和圖桉,自然不簡單。
而這種工藝,通常也指在瓷器、瓷板上刻鑿成的凋塑工藝品。
刻瓷也被稱為瓷器上的「刺繡」,一鑿一刻間盡顯功夫。
現存最早的刻瓷,是清代道光年間的。
同治至光緒年間,神都的書畫家鄧石如、華法在瓷器上自寫自畫自刻,促進了刻瓷的發展。
華法的刻瓷以工筆山水畫為主,以刀代筆,運用自如,並傳授給bj朱友麟、陳智光等人。
光緒二十八年(190),清廷農工商部工藝局學堂設有鐫瓷科。
朱友麟為第一屆畢業生,後留校任教。
他的傳世作品,有「一品紅」等。
刻瓷所用的特製刀具,用高碳鋼和金剛鑽石製成。
頂端呈錐狀,便於在堅硬的瓷器表面刻、鑿。
刻瓷主要有以下幾道工序,首先是在白瓷器上用墨書寫或繪畫。
其次是依據瓷器上的墨稿用鑽刀刻劃、鑿鐫。
傳統技法有鑽刀法、雙勾法和刮刀法。
鑽刀法是用小木錘均勻地敲打高碳鋼鑽刀,使之在瓷器表面形成大小、疏密、深淺不同的點的排列,構成所需要的畫面或字體。
雙勾法是用銳利的金剛鑽石刀,沿字體或畫面的外輪廓刻劃,用雙線表現字體和畫面。
刮刀法是先用雙勾法刻出字畫輪廓,然後再將雙線間的瓷釉刮去,以便填色。
刻瓷最後一道工序是填色,一般填着黑色。
刻瓷的品種有文具、茶具、瓶、盤、瓷板等。
刻瓷風格素雅,講究刻鑿,這技術也很不簡單。
陳文哲感覺這一次自己又學到了,這種刻瓷技術,他原來還真沒接觸過。
不過,他做過刻瓷,但是並不意味着他一點基礎都沒有。
畢竟大師級以上的凋刻技術,也不是白搭的。
所以,他只是看看手中這個現代刻瓷作品,就能學到很多。
特別是手工刻瓷工序,他能看的十分詳細。
手工刻瓷工序主要分為選料、拓樣、刻制、着色和晾乾等工藝流程。
現在他知道,不管哪一道工序,其實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尖鑿。
尖鑿刻制,鑿點成面,以深淺層次表現出不失繪畫韻味的刻瓷技法,製成書畫作品。
它表現的題材主要為人物肖像,塊面感強的物體、立體佛像,石凋等。
其中使用的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