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帝師 第857章 開口要錢
聽了夏鴻升的話,眾人都詫異而吃驚,紛紛互相對視起來。只見其中一人站了起來,對夏鴻升行了一禮,說道:「這……侯爺,草民等都是大老粗,若是行商,還能說道出來那麼幾句,可這治學……不怕侯爺笑話,草民是商戶,自己大字不識幾個,侯爺召集草民過來,也無甚子用啊!」
此話一出,看着隨聲附和的那些,就都是涇陽縣中的大商戶了。
卻見之前那個叫劉泰的老者對那些商人們抬手壓了一下,示意那些商賈們安靜下來,然後自己又問道:「為往聖繼絕學!侯爺果然好志氣!只是,不曉得侯爺今日召集咱們來,卻是要咱們做什麼?」
夏鴻升笑了笑,說道:「《論語·衛靈公》之中有雲,子曰:有教無類。不知道老先生對這句話,作何看法啊?」
聽到夏鴻升問他,老者笑了起來,捋捋鬍鬚,說道:「聖人有教而無類,不以出身之貴賤而教之,上至貴族,下至百姓,甚至於蠻夷之人,願隨聽講者,皆可聽先賢傳道授業。」
夏鴻升點了點頭,說道:「是啊!孔聖人之前,學在官府,唯有貴族子弟可以得入學堂,受到教化。因而唯有貴族子弟才可做官,才可讀書識字,才能學習道理。然而孔夫子創辦私學,興辦教育,以培養賢才。孔夫子所言之「有教無類」,便正是無分貴族與平民,不分國界與華夷,只要有心向學,都可以入學受教。且看孔夫子弟子三千,卻來自魯、齊、晉、宋、陳、蔡、秦、楚等不同國度,這不僅打破了當時的國界,也打破了當時的夷夏之分。孔子吸收了被中原人視為『蠻夷之邦』的楚國人公孫龍和秦商入學,還欲居九夷施教,皆因孔子認為有教無類,平民百姓亦可入學受教。」
夏鴻升看看眾人,又說道:「聖人如此胸襟,我等後人承其遺志,亦當有教而無類,使得天下人皆能入學受教啊!」
劉泰一聽,不禁問道:「侯爺的意思是……」
「本侯在封地的莊子上,建了一座學堂。學堂之中,一應費用全免,支出開度皆由莊子上的產業及本侯所處。凡是本侯莊子上的莊戶,家中孩童一旦年滿六歲,不論貴賤男女,便必須到學報名入學,進入學堂之中學習。若是有阻撓孩童入學的,當即收回莊子給他家中安排的一切事務,然後逐出莊子。孩童入學,乃為強制,即只要年滿六歲,不管他願不願意,都要進入學堂之中學習知道和道理。這麼幾年過來,本侯莊子上的少年郎們,沒有一個不識字,不通道理的。先前陛下曾駕齡本侯莊中,對其讚不絕口。諸位試想,那些少年郎如今再不濟,也都能識字讀書的,日後他們成了家,他們的後代自然也要隨之讀書認字。這麼幾代人下去,哪裏還有不會認字讀書,不會明白道理的人呢?」夏鴻升對堂中的眾人說道,說罷之後,又轉頭看了一眼那些商賈們,復又繼續說道:「會讀書,懂的道理,那就是讀書人。學到的東西多了,有了底子,就可以去有學,去拜師,乃至於入仕,就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那些商賈們一聽這話,頓時就都抬起了頭來,緊緊的看向了夏鴻升,豎起了耳朵仔細聽了起來。
商人子弟不得參加科舉,不得入仕,甚至於不能夠進入官學,想要學東西,只能自己請先生來家裏私塾教授。而那些儒林聞名的文人,又如何會肯屈膝於私塾之中,為商賈之子教授呢?
這是商賈們心中永遠的痛啊!
見堂中眾人神色有變,夏鴻升笑了笑,看了看張縣令,示意他可以說了。
張縣令清了清嗓子,對眾人說道:「事情是這樣的。諸位有所不知,兩年之前,陛下駕臨涇陽,到了侯爺的莊子上面,看了涇陽書院,又看了看莊子上的學堂。聽說莊子上出錢出力辦學,莊戶們的孩童都必須入學進學,且分文不取,於是親自前去。陛下看了學堂之後,遂大為心動,欲以此法使天下孩童都有學可入,有書可讀,有師長教誨,而啟發民智。故而令在涇陽縣內先行試驗,看看此法可否能推及開來。這兩年來,縣衙主持修建了兩所學堂,然若在涇陽試行普及教育之法,卻至少須五所學堂才是。五所學堂既成,則涇陽縣內之孩童便如夏侯莊中的孩童一樣,將要不問出身,不分貴賤,更無關貴族或商賈,皆須入學讀書學習。年限既道,之後若是學有小成,則可錄入夏侯的涇陽書院就學。而涇陽書院是何地方,是何地位,想必本縣不必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