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第三百六十四章:湖畔學堂的課業

更新:09-15 07:50 作者:煌煌華夏 分類:科幻小說

    處理一個馬大軍算不上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但其中釋放出去的信號卻事關整個大明數百萬將校士卒。

    各省都司收到這份《整肅軍紀疏》的拓版之後,無不對朱棣、李景隆兩人恨的牙齦發癢。

    感情你們兩人在南京享清福,吃香喝辣睡嬌娘,就閒到這種地步?

    招你惹你了!

    好在這次整肅軍紀,真正難熬的是最底層的大頭兵,對於中層往上的領軍將領,限制並不算太深,主要集中的就是限制經商、插手地方政事兩點。

    至於嫖賭等行為沒有明確。

    畢竟軍餉待遇放在這裏,中層以上軍官的束縛也比起最底層的兵要寬鬆,不用一個月到頭拴在軍營里,多數還是有家有室的。

    只有小部分喜歡留戀煙花之地。

    現在有了這台新出爐的軍紀限制條陳,這麼一小部分,也是要抓緊時間成家,雖然嫖娼不至於被趕出軍營,但被抓住記到軍籍簿上,這輩子升遷估計就夠嗆了。

    而負責監督、糾察的任務,自然是需要招募人手,搞一個憲兵隊出來,正好跟這次地方軍戶改制的工作一起推行。

    「大明在冊軍戶超過兩百八十萬,這個數字委實是太過龐大,砍掉整數,留八十萬基本上就夠了。」

    去蕪存菁,上歲數的老兵也該是時候退出舞台了。

    為此事,朱允炆還找內閣算了一筆賬,那就是以大明眼下近七千萬的丁口、五六百萬頃的田畝,能不能養得起,連着邊軍在內,加上改制後的八十萬地方軍。

    畢竟這一百多萬人是完全脫產的,在沒有現代機械的輔助下,養活一個兵,最少要五到八個人。

    還要加上大幾十萬的統治體系,大明脫產階級的數量將超過兩百萬。

    「壓力不大。」

    夏元吉為朱允炆算清楚這筆賬。

    「地方軍衛所改制後設置的地方軍,軍餉只有邊軍的一半,一年無非加上幾百萬兩,軍費對財政的壓力已經不像當年那般嚴重,而且朝廷開支的大頭,工部的基建工程基本被來自天竺的勞奴承擔,光此一項,朝廷每年就要減少數千萬開支。」


    佔據歷朝歷代開支大頭的,永遠都是國內的基建盤子,不提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這種需要舉國之力的頂級工程,就光每年修路築堤、疏通河道的錢,那都是千萬級的。

    看過大明王朝1566的會對第一集的一幕有着深刻印象,那就是內閣找嘉靖皇帝匯報財政情況,修幾條河,就花了五六百萬兩。

    而在嘉靖年,太倉銀一年的歲入只有兩百八十萬兩!

    太倉雖然不代表國庫的全部收入,但林林總總加在一起,嘉靖朝一年的歲入折算下來也絕不會超過一千五百萬兩。

    甚至不抵洪武朝的一半。

    積重難返、病入沉疴。

    給百姓加的稅都加到幾十年之後也擋不住國家財政的崩潰。

    大廈將傾的亡國之勢,神仙亦難救。

    而眼下的大明,靠着來自天竺源源不斷的勞奴,唯一的開支除了每天的口糧之外,就是為這群玩意,建上幾十座簡陋的印度教神廟供他們尋找一個心靈的港灣罷了。

    當然,在吃這一塊,朱允炆那是相當大方,絕不會餓着肚子上工地。

    要不然一旦罷工說啥都不願意幹活的話也挺麻煩。

    財政這塊沒有問題,那麼事情就變得很好處理了。

    首先動刀的便是南直隸腳下的十餘個中樞直轄府,被裁汰的軍衛所多達六十餘個,將近四十萬畝軍田被改為民田,發放到七萬多名軍戶的手上。

    而擠出來的,則是一萬兩千餘名正當年的健兒,他們穿上比京營兵稍微輕薄的甲冑,配上一把腰刀,搖身一變就成了正兒八經吃皇糧的正規地方軍。

    這一萬多人分散在南直隸腳下各府之中,但是指揮權卻仍舊在五軍府手中攥着。

    地方有什麼緊急性、大規模聚眾性的行為,地方知府衙門最多可以抽調不超過兩百人。

    這種軍隊,五軍府稱其為省府軍,因為散於各省、各府之內,而朱允炆私下裏卻用上了他所熟悉的,印象中那個稱呼。

    武警。

    打仗是



第三百六十四章:湖畔學堂的課業  
相關:  首輔  大明太師  楚書,太祖皇帝本紀    巡天妖捕  從作曲人到文娛巨星  荒古武神  進化之從螞蟻開始  修源錄  
下面更火
搜"日月永在"
360搜"日月永在"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