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第四百七十四章:瘋狂進步的黎明前夕(上)
更新:09-15 07:50 作者:煌煌華夏 分類:科幻小說
雖然南京很繁華,梁道義也很想在南京城裏好好玩幾天,但實際上他在跟內閣碰過面,並且帶着隨從參加過一次閣部會議後,就匆匆離開了南京,乘上返回巨港的海船。
到底還是建國的事要緊。
跟着梁道義一起走的還有薛恪,後者是掛帥出征,大軍已經在泉州港、新竹兩地集結完畢,只等薛恪一到,大明的煊赫王師就會展開徵程,以武力平勘南洋諸國,為梁道義的南華建國掃除障礙。
「南華事畢,大軍與梁道義的軍隊合兵一處,直接北上日本,朕只看捷報。」
朱允炆和總參的軍令傳達到了薛恪的手裏,具體的指揮事宜,朱允炆和朱棣就不會再過多操心和干涉了。
倆人也沒有時間來關心征伐一個小小的日本能否成功這種事。
大明國內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二五計劃的收官!
隨着各省主官和各地都司改制後的集團軍指揮使入京,朱允炆已經列席參加了三四次位於東長安街上大禮堂的各種大會,每次都從早上坐到晚上。
二五的成績單相當亮眼,完全超出了當年制定計劃時的要求,甚至將實際成績拔高了好幾倍,這其中助推大明二五計劃順利成功的主要功臣,自然是印度。
「自從《明印協定》簽署以及印度加入明聯以來,三年間向大明提供勞工二百四十餘萬,糧食四億七千八百萬石,金一百一十萬斤,諸餘銀、鐵、銅、煤不計其數。」
戶部設置在印度的度支司是全明聯最大的度支司,足足有近一千五百多度支郎,要不然都根本點不過來如此海量的各種物資,為了從印度將這些物資輸送進本土,朝廷向沿海的商會不知道租賃了多少船次的海船。
廣東商會向珠江港下的造船訂單,一口氣就是整整兩百艘。
資本推動發展,大明的航海業之發達,海船數之巨,早已是建文元年的二十餘倍。
古詞百舸爭流別說對標泉州港,就連台北的新竹港都日行船數千之巨。
有時候朱允炆跑去龍江船廠視察海船下水的時候都會感慨一句。
「大航海時代,開啟了。」
船多物資多,需要的人力裝卸就多,沿海各省都沒等到朝廷的退耕指令,就已經完成了轉產和社會形態轉變。
誰還靠種地過日子啊。
老百姓把地一賣,湊點錢買一台多嬌機,婦女就在家織布成衣,男人在外面乾乾力工或找點別的生計,兩口子的日子不比地里刨食好多了。
「泉州去年一年,城郊野外一共有一百六十七個村莊的里正戶冊取消。」
新的福建布政使在大會上揚眉吐氣的進行着成績匯報:「全福建,超過三百個村莊,兩萬多戶十萬多人從城郊野外搬遷進入府城尋求新的活計,泉州戶冊丁口從五年前的四十三萬到今朝,變成了七十萬!
去年一年,泉州各界共繳實稅銀四百五十八萬兩,商稅一千二百六十萬兩,總生產價值六千七百萬兩,占福建全省六成半。」
總生產價值,也就是所謂的國民生產總值,耳熟能詳的gdp。
福建一省的生產總值算是破了億,畢竟稅都收了三千多萬。
大明全國的戶計才兩個億,福建一省就佔了七分之一。
「除了生產總值的飆升,**也沒少漲吧。」
楊士奇審議着福建交上來的匯報,合上本子問道:「去年福建銀行放貸放出去了三個多億,都察院在這裏面查處的相關貪污、受賄、回扣案件竟然高達一百多起,你們福建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做什麼吃的?」
這番毫不留情的當面訓斥和質問,讓福建一眾參會官員無不冷汗涔涔,支吾難言。
「不要一來南京做匯報,就報喜不報憂,出成績是應該的,不出成績要你們這些做官的幹什麼?朝廷給你們俸祿幹什麼?」
新任的大學士許不忌說起話來比楊士奇可難聽的多了,敲着桌子直接劈頭蓋臉說到臉上。
「去年泉州大搞新城建,為了容納鄉村郊野的百姓入城,仿效廣東建新樓,到處拆遷到處蓋,房價飆漲、四處強拆,出現流血案件三十多起,致死致傷人數竟然高達七十人!
商人跋扈、執法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