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太孫無敵 第723章火耗歸公
更新:10-09 17:44 作者:朕聞上古 分類:軍事小說
測試廣告1郁新、翟善、侯庸等六部九卿,連同剛剛回京不久的方孝孺等內閣大臣,在接到皇上口諭的第一時間,便放下了手中的工作,趕來了御書房。隨夢小說網 www.suimeng.co
武德元年已經過去了大半,從當今天子的種種行為來看,雖然他是一位霸道無雙、聖心獨斷的雄主,卻也是一位仁厚愛民的明君,完美融合了太祖高皇帝與先帝的兩種性格,令滿朝文武都感到十分欣慰。
比如這「永不加賦」的仁政,縱觀歷朝歷代,包括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千古一帝在內,都不敢輕易做出這等可能動搖國本的仁政善舉。
換而言之,那些個千古一帝當朝時期,只怕國家也沒有這麼富庶繁華。
直到此刻,這些經歷了洪武、建文、武德三朝的老臣,才終於明白了當今天子的良苦用心,亦或者說窺探到了這位英明雄主的浩瀚藍圖!
東疆海外高麗行省與日倭行省,自從被強行納入大明版圖之後,便在這位雄主的謀劃推動之下,成了大明帝國的仙丹生產基地,以及征夫苦力的最大供應地,源源不斷地為大明帶來金銀財寶與征夫丁役。
雖然這種做法飽受士林詬病,不符合華夏禮儀之邦的賢名,但是在絕對的利益前提下,這些不和諧的聲音即便是有,那也少的可憐!
畢竟不是土生土長的中原子民,華夷之辯的聖言教訓歷歷在目,如若不壓榨這些外番蠻夷,那麼被壓榨之人,就只能是大明子民了。
南疆五省之地,在朝廷特派官員的努力之下,也已經平息戰火,當地百姓得到了朝廷分發的田地與耕牛,加之谷種稻種,已經開始恢復生產,稻穀產量雖然不比江南等魚米之鄉,但也相差無幾,假以時日必定會成為大明帝國的糧食生產基地。
而遼東與嶺北行省,甘薯、土豆、玉米等糧食作物產量更是喜人,單論這三種作物產量,便已經超過了江南等地。
加之宋禮白英等治水欽差不辭辛勞地奔赴各地治理水患,曾經遠超江南的黃河流域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似乎在不久的將來,輝煌一時的關中地區將會再次成為「沃野千里,蓄積多饒」的風水寶地!
西南地區的雲貴川土司百酋業已臣服,叛亂不復;西疆高原的烏斯藏禮佛罷兵,年年入貢;西北草原蒙古韃子賊心不死,卻也難成氣候……
大明,在太祖高皇帝衰老的時候,在太宗建文帝鼎盛的時候,當今天子還只是一個少年郎的時候,便一步一步地走向了巔峰鼎盛,這是誰也無法否認的事實!
至少,曾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貧苦百姓,如今可以做到養家餬口,甚至是年年有餘。
奮三世之餘烈,終得帝國霸業!
而這位由長孫殿下,到太孫殿下,至太子殿下,直至坐上龍椅的當今天子,將會帶領滿朝文武,將大明帝國鑄造成為威震八方的超級霸主!
進入御書房,熟練地坐在小板凳上,群臣老老實實地俯首低眉,等待皇上率先出言,確定今日御前會議的主題。
但郁新心中卻是隱隱有些猜測,今日會議的主題,很有可能與賦稅有關。
作為太祖高皇帝看重的賢才幹吏,郁新好歹也算是親眼看着這位皇上一步步登上九五之尊的大位,對他的性情亦是比較了解。
這位陛下從來不會做出無的放矢之事,亦或者說他將謀定而後動的本事發揮到了極致,不到最後一刻,無人知曉他內心的真正想法。
比如,永不加賦,若是放在先帝時期,那必然是普天同慶的大喜事,但是放在這位陛下頭上,很難不令人懷疑他的真實目的。
果不其然,眾人屁股剛剛坐定,王鉞與三寶便開始給眾人挨個紛發一本小冊子,皇上的威嚴聲音也隨之響起:「諸位愛卿,先看看吧,這是山東巡撫楊士奇提出的一項仁政,看完之後,對這項政策有何想法,大可提出來,商榷一下!」
山東巡撫,楊士奇!
這可是妥妥無疑的天子寵臣啊!
聽聞這個名字,眾人頓時心中一凜,小心翼翼地打開了冊子,認認真真地翻閱了起來。
當郁新看見第一頁上書寫的四個大字,腦中轟隆一聲炸響,頓時對那楊士奇高看了一分。
火耗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