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推進城到多元宇宙 第六百一十四章 劣根性
更新:09-20 12:45 作者:嶺南仨人 分類:科幻小說
新曆5年6月23日。
鄭森收到江南、嶺南、南洋各地的早稻收穫情況之後,知道一統中原的時機成熟了。
今年南方各地的早稻,一共種植了1.5億畝,平均畝產144公斤,生產了稻穀216萬噸。
糧食公司收儲了97萬噸,加上去年剩下的166萬儲備糧,目前庫存達到263萬噸。
這些糧食足夠900萬人吃一整年。
而且接下來還有北方的冬小麥和大豆、高粱;江南和嶺南晚稻、大豆;南洋晚稻、香蕉和麵包果。
而南方各地的農戶, 糧食儲備都足夠一家人吃至少半年,有些農戶甚至儲備了兩年的糧食。
被人革聯控制了好幾年的江南和嶺南,只要不是懶漢,基本都是穀倉塞滿了干稻穀和豆子。
手裏有糧,心裏不慌。
農戶自然知道糧食不能積壓太久,哪怕是有宣講官普及儲存技術, 農戶的穀倉仍然達不到3年的保存極限。
而各地的宣講官也在配合糧食公司,讓農戶將手上的陳糧拿出來銷售,然後用新糧儲備。
不過陳糧不能超過2年, 不然價格就要折30%。
加上工業部門生產的物資越來越多,品類更是琳琅滿目。
農戶也是人,有物質基礎的情況下,自然不會太虧待自己。
目前鄉村地區對於化肥、鐵器、農機、生活用品的需求量非常驚人,各地供銷社的商品,都是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今年上半年,單單是鳥糞石化肥,不算官營農場的採購,個體農戶就採購了5.3萬噸。
然後就是棉布絲綢、膠鞋雨衣、肥皂蠟燭、牙刷牙膏、鍋碗瓢盆、玻璃製品、木製家具、小五金、裝飾品等。
很多人都過上了小地主都不敢想像的好日子。
畢竟按照一家五口計算,一戶就要50畝耕地,北方則是100畝耕地,如果都種植糧食作物,在風調雨順、基礎設施完善、肥料支持的情況下,每年可以生產17~20噸糧食。
而農戶自己哪怕是敞開吃,一年也吃不了2噸糧食, 這個富餘是非常明顯的。
要不是這幾年收到戰爭的影響,糧食價格非常堅挺, 估計很多農戶都要改種其他經濟作物了。
比如南洋群島、呂宋群島各地,現在甘蔗、桑樹、棉花、椰子的種植面積那是節節攀升。
這些經濟作物就是為了生產白糖、飼料、紡織品、食用油、造紙、堆肥。
而鄭森並不需要強制要求農戶種植什麼,而是通過收購價格進行調節,比如這幾年內部需要龐大的糧食,用於穩定新占區域,那自然需要繼續維持糧食收購價格。
等到完成統一中原之後,則可以壓下一部分區域的糧食收購交給,讓這些地區的其他作物種植面積提高。
不過糧食種植面積的底線,是有一個計算公式的。
即年個人糧食需求最低量÷耕地年畝產x總人口x預防值=國內耕地安全值。
人革聯設定的年個人糧食需求最低量為300公斤,目前耕地年畝產為263公斤,最新總人口為3021萬,預防值為3.6。
即300÷263x30210000x3.6
≈124050000畝。
也就是說,人革聯此時需要至少1.2405億畝耕地,才可以確保在出現大規模戰爭、天災的情況下,穩定住內部的糧食供應。
這就是底線。
其中那個預防值,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根據每10年的平均糧食畝產、人口自然增長率、天災造成的減產率,進行定期的調整。
準備得如此充分的人革聯,讓鄭森可以長期維持高強度的對外戰爭。
……
有了今年的早稻收儲數據,鄭森便立刻下令前線部隊,向關中、晉地、巴蜀發起全面進攻。
早已摩拳擦掌的前線部隊, 一收到鄭森的指令,宛如閃電一般,從三峽、潼關、雁門關直插而入。
轟!
關中平原的門戶,冷兵器時代難以撼動的潼關城,在重炮打擊下,迅速土崩瓦解。
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