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骨 第一六〇七章 坦克對決
第一六〇七章 坦克對決
八月三日傍晚,由三十架飛艇組成的強大航空編隊,在列寧納巴德城外的草原上依次降落。
安家軍的飛艇,全部採用鋁製飛艇內框,外層則輔以絲質蒙皮,這種蒙皮採用塗抹防靜電的防水、絕緣塗料的絲綢,可有效杜絕自燃的發生。動力系統採用四台1200馬力的涵道式發動機,艇艙兩側的涵道式螺旋槳可根據飛行員的操作而向上、下、左、右偏轉,使得飛艇上升、下降和向左、向右轉向,遠比普通單純採用繩控尾翼的飛艇要更加靈活自便。
尤其是飛艇的降落,在丁墨蘭的天才設計下,有了根本性的突破。一般飛艇在降落時必須要依靠飛艇拋繩,依靠人力或絞盤下拖,然後採用系留塔的方式才能降落,因此其使用受到場地的限制,而使用矢量涵道式螺旋槳的飛艇卻不會由這方面的顧慮,因為只要通過調整發動機的方向,便可實現飛艇的下降,降落到距離地面一定高度時,利用板材和梯子實現各種物資的裝卸。
這種採用矢量涵道式螺旋槳的飛艇使用的是敘府航空動力公司製造的1200馬力的星型發動機,在螺旋槳外加裝有保護涵道,在發動機倉裝有轉軸,其操作原理和十字型尾翼的操作原理完全一致。雖然都是採用繩控,但卻多了一道機械鎖定的結構。
短短的幾個月時間,敘府已經對飛艇進行了四次更新換代,第四代飛艇艇長250米,寬130米,高80米,載貨隔艙總面積1000平方米,扣除外部掉艙自身的重量,載重可達100噸。根據敘府研究院數學家們的演算,這應該是飛艇載重的一個重要節點,超過這個節點後,成本會大幅度增加,不利於規模化生產。
廣闊的草原上,飛艇依次降落,當距離地面兩米高度的時候,飛艇穩穩地停住,然後從吊艙伸出合金鋼板。最先出來的,是一輛輛吊車、起重車、挖掘機等工程車輛,隨後便是導彈旅的官兵。
官兵們下艇整隊好,然後便以營連為單位,上艇將運載f-2導彈的大木箱用粗鐵繩拴上,吊車伸出長長的抓臂,將箱子抓起,輕輕地放到早已等候的可載重16噸的特種車輛上。
f-2導彈全重12噸,負載一點五噸的高能炸藥彈頭,運送時需要極其小心,否則將會釀成難以預計的慘劇。
待把三十枚導彈安全運載到指定的發射場,已經是深夜一點。發射場早在半月前就由工兵部隊建設完畢,原本只是有備無患,不想很快就會派上用場。
在此期間,周鼎城、吳晏梓、莊振華等第九集團軍將領去看望了導彈旅的官兵。
導彈旅旅長白斯文原本是十六師第五十八旅炮兵營營長,後進入士官學校炮兵專業進修,結業後恰逢第二炮兵成立,白斯文便分配到了二炮部隊。周鼎城當年擔任十六師副師長時,經常下基層,因此和白斯文非常熟悉,這會兒見面,免不了親熱地寒暄一番。
白斯文這個導彈旅,經過敘府火箭專家三個月的培訓,對於導彈發射的操作流程已經非常熟悉,但實彈射擊還是第一回。
......
八月四日清晨,蘇軍中亞戰區裝甲集群出現在拉套山脈以東的吉扎克城郊。
得到高空飛艇雷達示警的安家軍,早已有了充分的準備,當蘇軍坦克集群出現在地平線上時,只見拉套山脈山腳下的炮兵陣地上突然火光沖天,大地震顫,李金龍方面軍集中五個炮團的所有火炮,齊聲怒吼,120毫米和150毫米榴彈炮、120毫米加農炮炮口,噴出憤怒之火,而一排排ii型火箭炮射出的一條條火龍,沖天而起,鋪天蓋地地向蘇軍的坦克集群落去。
對於行進中的蘇軍坦克集群來說,這場突如其來的遭遇戰,嚴重準備不足。倉促應戰之下,吃了很大的虧,為了快速前進,蘇軍坦克部隊把大量的重型榴彈炮和加農炮幾乎全部扔給了後面的步兵,只帶有少量反坦克炮,加上自身彈藥不足,因此在這場對決中完全被安家軍的炮兵所壓制。
由卡車運送跟隨坦克前進的蘇軍步兵,還來不及構築掩體,立刻就被這頓劈頭蓋臉的彈雨炸得東倒西歪。
安家軍的炮兵儘管實施的是大面積炮擊,炮火精度不夠,但猛烈的炮火還是摧毀了蘇軍的部分坦克、彈藥運輸車和卡車。蘇軍坦克還擊時發射的炮火,不像安家軍炮兵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