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 第五章遼藩

更新:09-20 21:30 作者:飛天纜車 分類:軍事小說

    族落而居,數以百計,甚至三世同堂,四世同堂,在那些士紳家族是常事,而在南方更是普遍。

    屁股決定腦袋,對於朝廷和皇帝來說,徭役是一戶出一丁,本可以出一百人,結果只有幾個人服徭役,簡直是極大的浪費。

    按照後世的思維,那就是推崇法家治國。

    例如,法家要求,男子成年就要分家,從而能夠儘快地服徭役,兵役,為國家創造財富,所以要拆分宗族。

    換句話來說,法家極端地推崇富國強國,弱民富國理論,商鞅說:「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

    其訴求就是中央集權,強化君主**。

    在這種情況下,朝廷實力極其強大,但同樣這是把雙刃劍,明君能加快國家成長,而昏君就能以倍速敗壞國家。

    所以嬴政能統一天下,最應該感謝的是六代沒有出現昏君,不然輪到他,大秦就完犢子,根本就統一不了天下。

    扯遠了,法家想要百姓家庭為統治單位,從而無法聚集實力跟朝廷抗衡,而儒家則是推崇以家族為單位,與朝廷共處。

    兩者各有利弊,但綜合分析,最合適的只能是儒家。

    無它,家庭的抗壓能力太差,一旦有個天災**,立馬就完犢子了,而家族則能抵抗大部分的災害,更適合在封建社會生存。

    原始社會基本單位是部落,奴隸社會是城邦,封建社會是家族,近現代生產力發達,才開始以家庭為基礎單位。

    在生產力不足的情況下,以家庭為基本單位,對於普通人來說,一場大病就能奪走一切。

    例如科舉,普通的人家肯定無力負擔,但整個宗族卻可以用公共財產聘請老師來教書,教很多的學生,使得讀書廉價化。

    教書的地方往往在祠堂,教學、考試的開銷都由族裏出了。

    打官司,更是羊入虎口,沒有宗族撐腰,基本被吞得渣都沒有。

    宗族,在普通人眼裏,是後盾,是抵抗官府的第一線。

    同時,在社會層面,宗族是道德的維護者。

    譬如,大名鼎鼎的東林魁首錢謙益以正妻婚禮娶柳如是,完全違背了娶妻為良家的原則,敗壞了宗族風氣。

    實際來說,柳如是乃娼妓出身,錢謙益娶其為妻,不僅自己子嗣後代難參加科舉,更是壞了錢氏家族名聲,


    大明律管不到,同僚、學生們只能緘默,而族人則毫不留情,直接投擲以磚瓦,哪裏管他是大官。

    朱誼汐無法保證衙門裏沒有一個貪官,自然小民只能依靠別人,以血脈為聯繫的宗族必然是首選。

    「宗族不是不能沒有,但不能太大了。」

    「即將開啟的工業化,其實就是宗族凋零的開始,曾經合體的衣裳,卻跟不上逐漸粗壯的四肢,這就是一種罪。」

    朱誼汐嘆了口氣,使官府和地方達成微妙的平衡,使得這個進程逐步展開,而非社會倒逼。

    說白了,工業化進程中,宗族捆綁住了人口,必須要讓人口解放。

    但中國自有人情在此,人口太多,如果全部解放的話,對於那些人來說,失去宗族的庇護,反而是一個禍事。

    僅僅是破產農民,就足以支撐起工業了。

    有限度的解放人口即可,例如,他將出縣要路引改成了出府要路引,算是極大的擴寬。

    想到這裏,商鞅的那一套成年即分家的制度就顯得不合時宜了。

    「回京吧!」

    想得腦仁疼。

    朱誼汐擺擺手,回到了北京城。

    到了下午三點左右,皇帝才返回了紫禁城。

    沉下心,他來到了養心殿。

    本想出門散散心,誰知道又帶了問題回來。

    手中的毛筆開始書寫,武舉,宗族。

    前者關乎百年大計,軍隊未來,後者則涉及到社會核心,可謂是極為敏感的問題。

    宗族,由同一老祖而聚居的集合體,基本以村落為主。

    封建社會以里、甲劃分,雖然初衷是好的,但卻對治理多有妨礙,名大於實。

    誰都知道自己屬於哪個村,但不知道屬於哪個裏。



  
相關:  逆流啟明    西門仙族  九星曜世錄  逆天宰道  荒古武神  
下面更火
搜"大明世祖"
360搜"大明世祖"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