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 第911章 淮河入江

更新:09-20 21:31 作者:飛天纜車 分類:軍事小說

    第911章 淮河入江

    張同敞話糙理不糙。

    秦國打安南,起碼百萬塊。

    如果照此推算,他二十多個兒子,不得好幾千萬?

    如果照此規矩,後世的君王紛紛效仿,那可對於財政的消耗就難以計量了。

    而要知道,明朝的親王就藩,尋常不過幾萬兩,如瑞王在戶部磨了幾年,才湊夠十萬兩去漢中。

    像福王那樣,家底豐厚的,結婚用了三十萬,府邸二十八萬兩,其餘的私饢無數,但要知道,這些都是萬曆皇帝從內帑中賞賜的。

    而朝廷呢?

    就是與之價值四萬兩的賦稅罷了。

    所用的花費寥寥無幾。

    而無論是秦國,還是齊國,亦或者未來的遼國,花的都是朝廷的錢,皇帝的內帑卻一分不出。

    好傢夥,獲利的是皇帝,出錢的是朝廷,完全是賠本的買賣,誰想做?

    聞聽此言,皇帝倒是沉默半晌,隨即抬目望向了窗外。

    秋收在即,京城的鳥兒似乎都多了了些,想要沾沾人氣,混點吃食。

    皇城自然也不例外。

    不過樹木花草則稀疏了。

    「你的意思,我明白!」

    朱誼汐聲音平淡:「對了,今秋,朝廷能收多少錢糧?」

    「按照往年的估計,兩京二十五省,約莫能收近五千萬銀圓吧。」

    張同敞有些意外,這是財部的事,與他兵部關係並不大。

    如今隨着北方日漸復甦,賦稅也不斷地增加,尤其是邊疆蒙古地區被納入後,邊貿日漸昌盛。

    要知道,在綏遠,兩隻羊價值一塊銀圓,而在北京一隻羊就能值三塊錢。

    更不要提,隨着安西省的納入,關閉近千年的絲綢之路,雖然完全復甦無望,但陝西、甘肅商業卻日漸興起。

    所以北方的農稅漸少,商稅增多。

    就拿陝西來舉例子,全省糧稅不過一百五十萬塊,而商稅卻有一百萬之多。


    經過多年的發展,全國兩稅在去年,也就是紹武十六年,正式突破徘徊數年的八千萬瓶頸,達到了八千三百萬。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去除每年的養軍、官,以及日常建設支用,朝廷每年能結餘兩千至三千萬塊。

    如此龐大的盈餘,藩國的建設對其而言,可謂是九牛一毛。

    剛回答完,張同敞就反應過來,朝廷如今不缺錢糧。

    他卻仍不服輸,裝作什麼也不知道。

    見其裝模作樣,皇帝搖搖頭。

    若僅僅是這一人,他倒不以為意。

    但很顯然,這位兵部尚書,代表着朝廷內部很大一部分的人意。

    「這般吧,日後親王就藩之耗費,就由內帑來出吧!」

    「陛下聖明——」

    張同敞忙拱手,迫不及待道:「內外分明,這是明君之為也。」

    皇帝懶得理他,擺擺手,徑直離去。

    顯然,這些文官,還是秉持着吝嗇貪婪的毛病。

    罷了,回到書房,撿起了密匣來看。

    只見,山東巡撫明言,要求在登州府,亦或者萊州府,開設海關,以促進商稅的發展。

    雖然海關的收入是由皇帝直轄,但它具有極大的溢出效應,能夠帶動一地,甚至一省的經濟發展。

    間接的賦稅,也不可小覷。

    按照道理來說,看到地方熱衷與發展經濟,他這個皇帝應該欣喜才是,但朱誼汐卻從中看出了門道。

    顯然,民間已經意識到海關的重要性,同時,官場上也能猜到海關稅收盈餘的恐怖。

    朱誼汐感覺有些頭疼了。

    瞞了那麼久,終於顯露出來了。

    海關稅年年增長。

    在去年,其關稅就增長至了三千萬塊,內帑為之震動。

    也因此,海關總署衙門的雇員,也超過了千人,在整個大明,也是數一數二的存在。

    甚至,為了更好的收稅,八大海關幾乎都會配一隊人馬駐守,預防有人搶劫。

    這時候,山東提出來新設海關,對於朱誼



第911章 淮河入江  
相關:  逆流啟明    西門仙族  從作曲人到文娛巨星  絕世小仙醫  我的酒壺能修仙  荒古武神  
下面更火
搜"大明世祖"
360搜"大明世祖"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