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境求生崇禎帝 第18章 先治內宮,這就叫攘外必先安內!
更新:01-13 09:12 作者:小波不停 分類:軍事小說
測試廣告1 「大伴、以後沒有外事,上午朕主要巡視內監、下午去萬歲山盯學宮建造。文師閣 www.wenshige.com你這會去把在宮裏的幾個大監叫過來,咱們議一下今後宮裏的工作安排。」
「皇爺、你是管治國的大事的,怎可把精力耗費在內宮裏哪!奴才們這粗淺差事,不值當專門勞心!」
「大伴這你就說錯了,現在朕想管宮外的事,諸臣也未必有那個意思哪。治國的事,有賢臣盯着,朕就不需要多操心了,前些年朕為國事操了多少心?現在來看,很多都沒操對。上次暈過之後,朕也想明白了,與其急切的去操心國事,還不如靜心把宮裏先打理好。治不好家,怎麼能治好國?想治國有作為,就得先把家治好。這就叫攘外必先安內!」
把主要經歷放到軍校和內宮裏,是崇禎一直想做的事,之前外邊的事牽扯太多,現在倒是清閒自在了。皇宮有近萬太監和宮女,有二十四個大機構,還有無數小機構和外圍機構,除了太監宮女和侍衛以外,還有兩三萬工匠、外圍服務人員,算上圍着大明皇宮轉的人可能最少得五萬。這可是一個相當大的群體,和後世的大型國企沒啥差別。能把這個機構管好,就已經相當有難度了。
內宮裏各工匠職業都有,還有很多外圍皇莊,工農牧商兵是齊全的,就是一個不小的小社會。崇禎把心思放到這上邊,一方面是整合現在自己能直接掌控的力量,後世的經歷告訴他明面上屬於自己的並不是真的屬於自己,好些個大老闆聽身價都過千億,但真正要用錢的時候,連一億有時候都拿不出來。所以聽着自己是大明的天子,實際上自己這個天子的政令不要說出北京城了,連出紫荊城都費勁。現下也就皇宮裏的這些人,能當自己是個大瓣蒜。先把這裏整明白了,才有可能有希望。
另一方面,當然是想通過整拾內宮,找出一些賺錢的門道,先弄些錢出來。最遲明年初,無論是皇宮還是外廷,財政收入都會大減,那時候要是沒有新的財源支持,就得先行破產了。作為一名穿越客,不想辦法搞些賺錢的門道,怎麼說的過去?內宮手下,有那麼多工匠,而且水平不會差,這就有發展產業的先天優勢啊!只要能找到幾個快速賺錢的產業,搞錢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
不一會兒,王承恩就把宮裏幾個重要部門的頭都叫了過來。
「諸位、今日朕叫你們來,是有要事吩咐,皇宮大內作為國之首重,必須要有秩序,要為朕分憂。為了讓大內運行更有序,特別是太子即將南下宮裏有不少眷屬要離開的特殊時期,朕決定對宮裏的管治做個調整。成立一個像外廷內閣一樣的機構,把內廷的管治權集中起來。因此朕決定在二十四監之上,設內事堂,替朕專管宮內雜事。內事堂設正堂主一名,由司禮監王掌印任職,另外設左右督堂各一名,由御馬監王掌印和首席秉筆王承恩出任,另外再補堂事四名、杜勛、杜之佚、方正化、高宇順任之。由於王德化太監掌國璽需要常駐文淵閣、王之心太監掌御馬監兵事,亦無瑕專營內宮,固由王承恩為內事堂庶務總理,帶另外四名堂事主理內宮日常事務。平時,你們五人合議定事,若是有事難決,可着人去請兩位王公公共議,或者直接來找朕聖裁。」
與太監談事,自然不需要像外臣那樣客氣。因此崇禎不是用商議的態度,而是直接用吩咐的口吻把事給定了下來。若是這事,再像朝廷的事那樣需要鬥智鬥勇,還怎麼好意思稱自己是皇帝哪?
這番人士安排,主要是為了加強王承恩在內宮中的權勢,從而方便自己直接掌控內宮。王德化和王之心這兩人,在後世看過的歷史書上好像不是啥好人,但這兩人現在是內宮說話分量最重的存在,所以崇禎用名升暗降的方式,把他們從管理宮中具體事權的差事上給剝離了出來。
你們不是愛操心和插手外界的事嗎?現在就專心幹這事,宮裏的事交給王承恩就行。
「奴才等叩謝龍恩!」這事他們沒權反對,再說現在的格局早就是王承恩管大內,另外兩位公公負責與外廷協調,表面上看,似乎根本不算調整。但如果時間一長,他們就會知道,眼下太監處理外事可不像從前了,皇帝把能賣的都賣完了,還有什麼事輪得着太監指手畫腳?他們二人的權勢將越來越虛化。
另外四名堂事也都是宮裏的頭面人物,這次依資歷進了內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