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境求生崇禎帝 第719章 攢了好幾年的膠、造鞋底都有些不夠!
更新:01-17 12:21 作者:小波不停 分類:軍事小說
從人口恢復的情況來看,北直隸和山東是最為理想的。讀爸爸 www.dubaba.cc北直隸這邊的人口總數,甚至超過了戰亂之前的水平。開發大東北,從這兩個省移民最為方便。
不過、這兩個地區青壯人口,還是不太富裕,山東那邊還好說一些,北直這邊的人口增長主要集中在城市。人家拖家帶口到大城市發展的怎麼可能會跑到遼東的苦寒之地去?
遼東移民給的政策再好,也不可能有城市生活好,哪怕大多數到城市發展的移民,在城市也只是基礎工作者。城鄉生活的巨大差異就在哪裏放着,在現在的大明這種差距,跟為明顯。
在農村除了種地,其它來錢的路非常有限,打個零工的活很不好找,即使朝廷為了讓農村地區有貨幣流動,開了不少基建的工程,也不能從質上改變農民缺錢的現狀。城市能將勞動力商品化,農村的勞動力只能大量閒置。在城市干一天活,多多少少都能獲得相應的報酬。
「陛下、老臣以為,往滿地移民的工作,可緩緩圖之也。一次移民十數萬,是件的困難的事。可小股小股往過移民,日積月累下來數量還是很可觀的。據臣所知,現在遼東那邊每年自發過去的百姓就有五六萬左右,自發過去的百姓圖的是遼東有地,不像關內地多數是有主的。滿地那邊更是地廣人稀,對移民的吸引力是很強的。只要政策能長久堅持,總會有百姓自己過去。
現下不同於之前,國朝有條件用水磨功夫慢慢開發滿地。一年三五萬人,十年之功,滿地人氣必然大起。」朱大典一時半會也想不到能找到大量移民的地方,不過他思路開闊,覺得有鐵路這個便利條件後,開發滿地不用太急於求成,累積移民也是一種選擇。
「眼下、似乎只能用此法了,用緩力也有用緩力的好處。」朱由檢只能無奈的接受現實,現在再像前幾年那樣動輒找出幾十萬移民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大動筋骨,用強制移民的手段來解決。大明還沒有形成移民風尚,民間對這種行為牴觸心很強,能不用就不用。
「陛下、平滿戰事,具體在何時開啟為宜?內閣和朝政系統也好早些做準備。」
「先看主戰部隊的換裝情況吧,要是換裝完成的時間早,在九十月份即可,若是晚一點的話,趕在臘月也行。」眼下大明的主力部隊正在進行新一輪大規模換裝。主要換的裝備有兩樣,一個是步槍、另外一個是軍鞋。
折腰式步槍,已經光榮的完成任務,全部從主戰部隊中退役,取而代之的是後裝栓動式步槍。栓動步槍出現的年成已有幾年了,前幾年生產速率太低,沒法大規模換裝。從去年開始由於蒸汽機在槍械生產中的大規模應用,後裝槍的產量一下子上來了,已經能實現年產二十萬支栓動步槍的能力。
軍鞋這塊的換裝,是因為大明終於能造出類橡膠類產品了。原有的布鞋底太不耐磨了,有了膠鞋底、耐用性方面將有大幅的提升。
聽起來軍鞋這塊似乎沒有步槍對軍隊戰鬥力的影響大,實際上一雙好鞋對士兵戰鬥力的影響完全可以與主戰武器相當。新政以來,軍隊想辦法提高士兵們的裝備待遇,但因為軍鞋的損耗實在是太大了,戰鬥任務稍微繁重一些,一雙新鞋連一個月都不到,就成了破鞋。所以大量的戰鬥部隊,經常穿着底磨穿的鞋,或者是裂了口子露出腳趾的鞋。
大規模換軍鞋,對生產能力的要求同樣不低。按目前軍隊的規模,每年至少要生產兩百萬以上的軍鞋,才能基本滿足需求。兩百萬雙軍鞋是什麼概念?概念就是、攢了好幾年收上來的杜仲膠,放開生產、也就堪堪夠生產四五百萬支鞋底而已。好不容易弄出的橡膠,幾乎全都要用到做鞋底上了。
最要命的是,以現在的產膠量,每年產的膠還不夠一年的消耗量。換一次裝後,來年都不一定有新鞋底續上。一個簡單的鞋底,將人給為難住了。
為了省出橡膠,朱由檢只能先安排主戰部隊換裝,並且規定,舊鞋必須全部回收,好回收鞋底、重新回爐,重複利用。
搞出來了橡膠,原料產能卻跟不上,實在是讓人無語。幸虧這幾年已經提前佈局,帶動以南陽為中心的中原地區廣泛種植杜仲樹,不然原料還會更缺。可這玩意畢竟是樹,有生長周期,想要在短時間實現高增長不可能。即使是種植規模上來了,以橡膠的巨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