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所起,不知歸路 1、上清元年雜記
測試廣告1大龘建國三十八年,睿智的老皇帝終於沒有躲過閻王的邀請,蔫蔫的將皇位傳給了嫡長子—司玉善,然後無精打采的去赴約了。筆硯閣 m.biyange.net
新帝登基,立刻將年號改為「上清」,取』上清下廉』之意;將帝都改為「錦都」,取『錦繡之城』之意。你問為啥要這麼急着改?
話說,先帝馬上奪江山,打仗是把好手,穩坐江山之時,也不忘了在周圍小國嘚瑟的時候,去敲打、敲打……
總之,先帝結束了混戰的局面,成立了大龘國,讓百姓都過上了安生日子,是個能征善戰好皇帝!
可飽讀詩書的文人聽到國家名字叫「大龘」,眉頭就皺在了一起。兩個字讀音相近,小娃娃們經常會讀成「大大」,跟叫自家老爹一個稱呼。
再聽,年號叫「龘」,眉頭緊接着打了個結。自此他們數年份都是「龘元年」、「龘二年」、「龘三年」……毫無風雅之意不說,念起來也忒難聽了。
再再聽,帝都名字叫「龘都」,眉毛死結打不開不說,直接掀桌……就算先帝名字叫「司玉龘」,也不用每個都用這個字吧!?
聽說,有文官上請先帝,希望改上一改!在文武百官都支棱着耳朵,等着先帝震怒咆哮的時候,卻聽見他溫聲細語的問想怎麼改?
文官一聽,有門兒啊!喜滋滋的將手上的奏本遞給小宦官,讓他快些呈給先帝過目。
心裏還想着,一會兒會不會有什麼賞賜下來?
先帝拿到奏本,像模像樣的看了兩眼、誇了兩句,然後……就退朝了。?
最後的結論就是名字還是那個名字,可文武百官再上朝的時候,卻看不見那名請奏的文官了。
後來聽說,好似發配到哪個犄角旮旯做父母官去了。雖然品階上是比原來高,但畢竟是離開了政治中心,明升暗降。
自此,不管心裏怎麼吐槽,再沒有人敢開口讓先帝改名字了。是頭上的烏紗重要,還是國號文雅更重要?有點兒政治覺悟的都會選擇前者。
新帝登基後,馬上把能改的名字都改了,這一舉措甚得文人舉子之心。
雖然不能宣之於口,但都在家磨刀霍霍……啊呸!秉燭夜讀、認真刻苦,打算來日考上科舉,可以報效新帝。
歷史上,我們客觀的去看,每屆皇帝的更換,總會有些看得見的血腥和看不見的陰謀在浮動、造作、不安分……
可大龘這次的政權交接,還真平靜的如同千年的古井,半點波瀾也無。
原因無他!
與皇帝一母同胞的弟弟—司玉衍,在還是一位親王的時候,就已經跟在先帝身邊開疆擴土。多少次御駕親征,先帝都是帶着自己這位三兒子一起上戰場。
後來,自己年邁,跑不動、打不了的時候,直接將虎符交給了司玉衍,並封為天策上將。也許從那個時候開始,其他皇子也就明白了,老皇帝的意思。他們心中那些小心思,都在虎符交接的那一刻,煙消雲散。
新帝與護國大將軍都是皇后所出、根正苗紅,一個肖父,團團臉,看誰都帶着笑;一個肖母,高冷如天山冰凌、萬年不化……這一文一武、一熱一冷,真真是把手中的權利攥的緊緊的,連螞蟻能爬過的縫隙都沒留一個。
先帝有七位皇子、三位公主,喜提最後一位公主的時候,龍心大悅,認為這是上天給予的』十全十美』之兆。
奈何,天家生存艱難,夭折了三位皇子、兩位公主。
留下新帝—司玉善、三王爺—司玉衍、大公主—司玉錦、五王爺—司玉珏、七王爺—司玉厚……
五位相親相愛一家人!
在先帝過世前,司玉衍遇襲被刺、生死一線,恰巧先帝賬內有一位國寺名醫……名醫有言若他醫治先帝,可讓先帝延壽五年;若讓他去救三王爺,那麼便無法救治先帝。
自古凡有大本事的人,皆有些怪脾氣!明明都可以救,卻只會救一個。
有些耿直的大臣,當着先帝的面,義憤填膺的質問名醫為何不都救治?
那名醫脾氣甚好,笑眯眯的回從閻王手中搶人,會折壽,不敢都搶,只能勉力搶一個。
先帝思量了有一個時辰,長長的吐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