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 第306章:國戰未啟,邦交先行
更新:09-21 03:39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其他小說
智瑤太清楚名正言順的重要性了。
說白了,涉及到人就講究一個人心,有說服性十足的理由,自己幹起來會更理直氣壯,他人想反對也拿不出一個立足點。
拿智瑤需要史官記錄是齊國邀請智氏出兵這一點來說,智氏的軍隊出現在齊國的土地上不再是入侵者,會變成是響應公子壬邀請的客軍。
那樣一來,效忠公子壬的齊國貴族不能攻擊智氏的軍隊,攻擊智氏軍隊的貴族則是會成為齊國的叛逆。
不止那樣,屆時智氏的軍隊要求當地的齊國貴族提供糧草,他們基於智氏軍隊是公子壬邀請過來的關係,不提供就顯得主人當得不好,提供又該是心裏膈應。
「這件事情搞得好像是東漢末年的袁氏邀請董卓入洛陽勤王一般。」智瑤心想。
一樣是清君側,並且還一同看不清局面。
又或者說東漢末年的袁氏太相信自己的威望,認定作為門下的董卓會聽從袁氏的一應安排。
乃至於袁氏本就打着讓西涼武夫入朝,再放棄其禍亂朝綱,徹底讓東漢中央政權癱瘓的意思?
袁氏,四世三公的一個家族,一旦國家崩潰的話,他們就能參與逐鹿天下了呀!
智瑤其實能理解齊國一些人的腦迴路,他們就是覺得只要能解決田氏,無非就是讓智氏暫時佔佔便宜,遲早有一天能討回去,換作田氏把持朝綱則會讓公族失勢,使得齊國變成跟晉國一般無二的國家。
晉國什麼情況?就是國君成了招牌,公族全面衰弱下去,變成卿位家族說了算。
不能怪齊國公族鼠目寸光,他們腦子裏的認知就是那樣,能夠使用的方法絕對是基於自己的認知,拿出最終的解決方案出來。
什麼「寧予外寇不予家奴」之類?外寇要不了命,家奴則是會要命啊!所以,真不是有人傻,相反他們將事情看得很清楚。
智瑤找來了宰予,問道:「確信齊國求援吳國無果?」
宰予還不知道智氏已經答應齊國求援的事情,答道:「吳國傾力開掘運河,修築沿途城池,短時無力北上。」
那是夫差鐵了心也卯足勁要北上才對,只不過吃了上次的教訓,要先把維持糧道和快速調集兵力的通道先修建起來。
有了上一次吳軍在晉軍手中慘敗的教訓,他們想再一次北上就不能太隨意,要麼一直不北上,一旦北上就會傾盡全力。而傾盡全力的前提是各種軟硬設施先辦妥了。
智瑤問道:「子我以為吳國何時復再北上?」
這話問得宰予很為難。他不是夫差,也不是吳國的大臣,做不了吳國的主意啊。
「以進度而言,吳國或在四歲之內挖通運河,沿途城池或許需三歲之工?」宰予沒有直接給出答案,只是講了一些有事實依據的猜測。
這也是夠牛逼的。
不是說宰予牛逼,完全是吳國真不缺水利工程的人才,尤其是一點都不體恤民力。
大工程啊,還是挖掘運河,動用的人力不夠可幹不成,動用的人力一多要有良好的管理體系,相應的糧食消耗同樣要跟得上。
以時代的局限性來說,哪怕是做好一應準備,真正啟動大工程還是會出現不小傷亡,別說投入那麼龐大人力物力,仍在進行生產的勞動力被減少這一方面了。
所以,吳國啟動挖掘運河的工程,一邊還要在沿途築城,他們才崛起多久的時間,國力撐得住嗎?
面對智瑤那些問題,宰予有點懵。
有些人顯得很有知識,可是再有知識的人也講究一個術業有專攻。
宰予的功夫在於了解時勢和嘴巴利索,面對很多事情能夠侃侃而談,至於操辦實務方面就是比較大的一個弱點了。
智瑤說道:「子我再往越國。」
這是智瑤第幾次讓宰予去越國了?
老實說,南方現在除了楚國之外,其餘國家一點都不好旅遊。
別看吳國好像風頭正盛,其實國內真的沒有多少城邑,別說是規模比較大的城池,有的是各處山林中密密麻麻的村落或山寨。
因為植被茂密再加上多山、多水的特點,吳國的交通狀況無比糟糕,趕路經常是陸路走幾天就要換乘舟走水路,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