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 第338章 :拉仇恨的上場了
更新:09-21 03:40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其他小說
第338章 拉仇恨的上場了
在智瑤遭到魏氏與韓氏異動吸引注意力的時候,有那麼一個國家非常忙碌。
這個國家就是認為有大便宜可占的魯國了。
魯國一直在盼着齊國能夠倒霉,盼了幾百年可算是盼來了齊國真的倒大霉。
事實上也是,哪怕沒有智氏插一腳,在「艾陵之戰」損失了十萬大軍的齊國也會陷入動盪。
只是呢?原版歷史上齊國倒霉之後,魯國並沒有佔到齊國什麼便宜,相反要上去佔便宜再次被敲得滿頭包。
原版歷史上齊國陷入劇烈動盪,佔盡便宜的是田氏。
田氏利用這一次難得的機會……,極可能還是他們創造的機會在短短十年不到的時間內弄死了三位齊君,用極短的時間削弱齊國公族,並且還由上往下控制了齊國的方方面面,開創了一個田氏代齊的基本格局。
在這個被智瑤改變了的歷史版本中,田氏成了提線木偶,他們被有形的和無形的操控着走向了割據東萊的道路。
東萊並不是一個什麼好所在,幾乎每年秋季都有颱風,即便颱風不登陸,僅是被尾巴掃一下都會對農業發展影響極大。
「魯國三『軍』齊出,一路攻佔『艾陵』,一路出泰山往濟水上游而去。」
「斥候稟告,奔襲『艾陵』之魯軍約六千餘,與千餘守軍苦戰十餘日方才攻克城池。此路魯軍主將乃是子貢。」
「出泰山一路主將為子路,率約三萬魯軍克『肥』,攻『京茲』未果,轉戰於『遂』地。」
大概是在兩年前,智瑤讓出身魯國的孔子門徒回去,他們回去後陪伴在孔子身側。
沒想到的是這一次魯國有所行動,孔子的門徒擔任了魯國的官職,比如子貢成為魯軍偏師的主將,魯國主力的主將是子路。
這些事情子路、子貢等人並沒有事先稟告智氏,別說是尋得智氏同意,還需要智瑤派出細作探聽才知道那些消息。
那麼,他們的行為是一種背叛嗎?
如果子路等等門徒是晉人,擔任了魯國的官職,沒有攻打晉國的城邑,不能算是一種背叛。
他們首先是魯人,再來是孔子的門徒,願意為母國出力為前提,哪怕是攻擊了晉國,有所背叛也僅是背叛了智氏的信任和栽培,不算是背叛晉國。
必須知道的一點是,目前屬於「雙君制」,也就是某人拜誰為師,再效力於某位主君,其實師和君的地位是平等的。
那麼,他們作為魯人,再得到師父的囑託,為自己的母國效力,好像也就成了一種理所當然。
至於沒有事先得到智氏的允許這一點,子路等人反正是繞不過去,必定會在道德上面留下瑕疵。
尤其是一旦智氏有所行動,並且是跟魯國站在對立面,必然會讓他們出現心靈上的掙扎,去選擇到底是站在魯人的角度繼續遵從師父和為國家效力,還是選擇智氏家臣的身份接着履行君臣的契約關係。
看着關係挺複雜,事實上也真的是很複雜,很快他們就要面臨選擇了。
司馬穰苴態度鮮明地說道:「宗子可遣人召喚。」
齊國的濟水上游早被智氏盯上,哪怕魯國君臣不知道這一點,為智氏效勞了那麼多年的子路、子貢等人能不知道嗎?
按照道理來說,子路等人不會直接說智氏盯上了齊國的濟水上游,要不然就是一種不遵守契約精神的背叛;泄漏秘密能夠勸導魯國君臣放棄染指肯定是有益,無法成功勸說魯國君臣放棄就變成不但背叛智氏,還讓自己的道德出現了重大缺失。
他們這種「儒」最追求道德,有足夠的道德才能使用「禮」來當作武器,自身的品德都立不住的話,基本上也就等於廢了。
司馬穰苴直接從最致命的地方下手,智氏召喚子路等人歸來,他們因為已經擔任相關職務的關係,願不願意聽從召喚都會成為過錯。
「日後滅魯,以『儒』之道,恐將勢同水火。」孫武說道。
孔子還健在,不會願意看到魯國滅亡,也就必然召集徒子徒孫保衛魯國。
作為孔子門徒的那些人,他們即便成為他國之臣也改不了是魯國的出身,加上有師父的召喚,成為智氏的敵人幾乎是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