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 第413章:不要體面?給他體面!
更新:09-21 03:40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其他小說
如果是魯國察覺到智氏將會對自己動手,他們在做就是求生的行動。
換作魯國君臣沒有察覺到智氏下一步就是滅亡魯國,那麼他們就是在干自取滅亡的行為。
以智瑤對魯國君臣的了解,覺得他們其實就是只顧眼前那麼點蠅頭小利,可能意識到跟越國走得太近會遭來智氏的敵視,莫名自信能夠在刀尖上跳舞。
不管是換了哪一任國君,還是哪一批大臣,魯國的領導階層就是這樣,要不然也不會在周公旦之後,國家的形勢每況日下了。
以為這一波操作就是最蠢的嗎?魯國不止一次幹過相當愚蠢的行為,比如屢屢極度需要來自晉國的保護,偏偏一次又一次噁心晉國。
以前晉國對愚蠢的魯國君臣只是小懲大戒,原因是當時的晉國君臣對疆域擴張的欲望不是太大,再來也是國際形勢讓晉國君臣保持克制。
現在不是以前,二十多年內消失的國家不少,智氏更是接連吞併仇由、中山、衛國和齊國大半疆域。
到底是什麼樣的迷之自信才會讓魯國君臣以為智氏不敢滅得魯國只剩下一座城池,乃至於是完全吞併魯國?
來自周公旦的遺澤嗎?看看強盛時期的齊國有沒有記得周公旦,沒有的事呀。
再則說了,姬周就是一個生於不義的天下共主,打從一開始也不像以往的王朝那樣高度集權,其實就是姬周打破了中央管轄地方的潮流,弄出了一個諸侯自治的局面。
姬周取代殷商之前,其實諸夏的好多區域歸於殷商統治之下,等待姬周成為天下共主時,各地的狄、戎、夷、蠻迎來了黃金時代,諸夏大地竟是有三分之二是在狄、戎、夷、蠻的控制之下。
講一個事實,或者說叫笑話,以為姬周分封為后世子孫開拓了廣袤的生存空間,那些空間原本就被殷商打下。(不是什麼私活,可以查看失控地圖,明擺在那裏的證據)
姬周的子孫是王、侯、將、相,跟普通黎庶一點毛關係都沒有。或許跟黎庶有關係?只不過黎庶一直都是需要勇於奉獻的那一批,享受成果什麼的,你誰啊,有個好爹麼,敢那麼想,夢都別做。
當然了,不是說殷商多麼好,純粹就是整個王朝周期中,姬周與異族的抗爭上面真的輸給了殷商。
再講一個笑話,諸夏族裔全面清算狄、戎、夷、蠻的時代,恰恰就是周王室成為招牌之後。
這樣的一個王朝,不要奢望智瑤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心態。
當然了,智瑤想做什麼,暫時沒有達到為了天下眾生的高度。這個需要一個過程。
當下,智瑤正站在被改造的「魏」城的城牆之上,看着想要重新奪回城牆的魏軍在己方弓弩手的箭雨覆蓋中一個個倒下。
城池的城牆防外不防內,也就是想從內部攻打會比從外攻打更容易,攻城一方佔領之後肯定需要進行改造。
比如說,堵住城牆的一些城內通道,弄沙袋或其它玩意來組成掩體或箭剁。
「敵軍或許糧秣充足,城內水源不足兩萬之眾取用。」籍秦說道。
現在的大部分城池沒有外部引入城內的水源,平時的水井或許對城內供水充足,一旦再加上從它處調來的守軍,供水問題就會出現了。
當然可以再打新的水井,問題是一旦城牆失守,原有的一些水井一定會被攻城一方填堵,再來就是同一片區域在一定時間內提供多少地下水是固定的,不代表打的水井越多,水源便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智氏圍困「魏」城已經五個月,季節來到了春季下旬。
冰雪融化能給被困的魏氏守軍提供一些水源,春天也是一個時而下雨的季節,只是別相信什麼下一場雨就能改善局勢。
水源不充足的前提下,真的不是下一場或幾場雨就能解決問題,頂多就是一時間的提振軍心士氣,不用幾天收集的雨水就該被重新消耗乾淨了。
魏氏的高層顯然明白那種道理,每每水源充足就是趁着軍心得到鼓舞立刻展開強攻,偶爾能夠攻佔一些城牆段,很快就被智氏的部隊趕了回去。
「若是順利,夏季中旬便可攻佔『魏』城。」智瑤說道。
春季還有時不時的一場雨,到了夏季可沒有這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