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 第437章:河山可作畫,寡人當定這個導師了!

更新:09-21 03:40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其他小說

    智瑤當然沒有說要連周王室都滅掉,只是聰明人肯定能看出一點什麼來。

    畢竟,智氏沒有化家為國之前,連續滅掉了仇由、中山、鮮虞和衛國。

    如果只是滅了狄人建立的國家,大家只會拍手叫好,並且還不會多想。因為那是一種政治正確,有能力辦到的諸侯國,誰不想滅幾個異族國家玩玩?

    衛國的滅亡則就能夠顯示出一些端倪了。

    當世的人其實也沒有想得太複雜,哪怕智氏找了個「報仇」的藉口,怪就怪衛國跟晉國算得上是齷蹉不斷,兩國相爭不絕其祀,顯然沒有脫離傳統的做法。

    智氏代晉並且馬上滅掉齊國就不一樣了,後來還想滅掉魯國,足夠令人看出智氏……,起碼是智瑤的擴張欲望過於強烈了。

    曾子就問了:「原侯為何用兵於魯?」

    智瑤總不能說魯國君臣的嘴巴太欠,尤其從欒書時代開始就在不斷作死,只能說道:「隸亂天下乃三桓之故。初亂,魯可滅之,坐視紛擾,驅使其侵擾諸侯,余後驅其入南,行伐國圖滅之舉。」

    不管怎麼說,奴隸暴亂是在魯國發生,魯國肯定有實力撲滅,選擇的是一种放縱,後來更是驅趕盜跖帶着隊伍向大河流域。

    大河流域周邊有多少國家?反正晉國算一個,明顯威脅到了智氏的封地。

    原版歷史上的衛國被侵擾得很嚴重,一度到了盜跖率領隊伍到哪,哪都是躲進城內,眼睜睜看着村落被劫掠和破壞。不止衛國深受其害,好多小國更是悲慘,隨後魯國狠狠地擴張了一波。

    在這裏歷史版本,盜跖這支隊伍沒有機會進入衛地肆虐,倒霉的變成了魯國南部的那些袖珍小國,分離自邾國的郳國(小邾)直接滅亡了。

    曾子聽了吶吶無語,着實找不到魯國逃避懲戒的理由。

    魯國想用暴亂的奴隸攪亂他國,甚至都搞出有國家滅亡,算甚麼君子國啊?

    既然魯國能幹出那種事情,原國發兵攻打魯國有什麼問題嗎?不但沒有,甚至是為深受其害的諸侯出了一口惡氣。

    良久之後,曾子問道:「原侯非為並魯?」


    智瑤懂了。

    曾子是一個牽掛母國的人,不願意為正在攻打魯國的原國效力。

    老實說,智瑤沒有多麼失望,一切只因為曾子的大一統並非智瑤需要的款式,並且曾子眼中的「民」只是「士」以上的階層,沒有涵蓋普通黎庶。

    不值得奇怪,當前的貴族或落魄貴族,他們能拿普通黎庶當人對待都顯得稀奇,施捨一些言語上的平等都算好人,着實很難奢望更多了。

    僅是對待黎庶的那種看法,曾子跟智瑤就不是一路人。

    當然了,智瑤願意善待黎庶有自己的打算,說一千道一萬就是想要挖掘出更大的潛力,用以增漲國力,再服務於自己的大業罷了。

    這種「各取所需」其實很不錯,起碼會給普通黎庶更多的上升渠道,不止是一時間改變當代人的命運,認真評價說一句「功在千秋」都不為過。

    孔子為什麼受到推崇,並且有能夠站得住的理由?就是因為他幹了打破知識傳播的限制,並且願意拿出家裏的知識對外傳播。

    而智瑤已經在做破家為國的事業,拿自己名下的土地賞賜有功之人,能不能獲得賞賜不再看血統,純粹以功勞進行評定,打破「血統論」的桎梏就是一項壯舉,遠比一些只說不做的人要偉大得多了。

    裏面的關鍵是什麼?智瑤不是只賞賜少數幾個人榮華富貴,獲得的賞賜或許不多,惠及的群體卻是大量。

    這一點歷朝歷代能夠做到的首腦並不多,更多的是只照顧到視野之內的人。

    其餘人?不了解,沒看到,各安天命罷。

    這也是為什麼人們總愛往大佬身邊湊的原因之一,僅是混一個眼熟,好過完全沒有印象。

    只是呢?往大佬身邊湊,其實也是福禍相依。因為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活到追隨者成為大佬的那一天,更多人倒在了半路上。

    儘管一些理念上不同,智瑤還是非常希望曾子能夠為原國效力的。

    這個並不是智瑤知道曾子的兒子曾申有一名學生叫吳起。很顯然,智瑤估計等不到吳起出生了。

  



第437章:河山可作畫,寡人當定這個導師了!  
相關: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春秋大領主  漢血  大明永樂  席捲天下  大秦之帝國再起  超神學院的宇宙    都市神醫:開局九張婚書  帝尊總要我成神  諸天影視流浪  茅山天師  
下面更火
搜"我在春秋做貴族"
360搜"我在春秋做貴族"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