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 第539章:太嚇人了!
更新:09-21 03:41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其他小說
智開前往巴國走的是商於之地的路線,一開始先從「中京」往西,進入鄭地再抵達「王畿」區域,正在曾經周王室的管轄地遊歷。
周王室曾經的轄區落到了原國的手中,只不過滅掉周王室的並非原國,名義上滅掉周王室的是楚國。
曾經楚國干出「問鼎輕重」的事情,一度想要取代周天子成為天下共主,奈何當時晉國強勢崛起,歷經「百年戰爭」未分勝負,取代周天子的事業當然沒有干成。
最後,周王室還是亡在了楚軍的攻伐之下,不過卻是原國有意放縱,乃至於可以說是原國推波助瀾。
楚國得了滅亡周王室的名聲,實際的好處一點沒有撈着,多少也讓一些楚國人得以藉慰了。
原國拒絕獲得滅亡周王室的名聲,主要是智瑤不想背上逆主之臣的罵名,實際到底是個什麼情況,該懂的都懂。
然而事情就是那樣,儘管各諸侯都知道周王室的滅亡跟原國脫不開關係,事實就是楚軍攻克「洛邑」並對周王室公卿進行殺戮,他們頂多就是罵原國見死不救,真無法將將滅掉周王室的名頭扣在原國腦袋上。
周王室的衰弱完全是自己作的,後面一蹶不振也跟信譽值方面有關,以至於從諸侯到國人都不願意再給周天子賣命,能吊着一口氣苟延殘喘那麼久,純粹是晉國帶領諸侯扛住了楚國的挑戰,後來也是晉國在威懾各諸侯。
原版歷史上,晉國被趙氏、魏氏和韓氏瓜分之後,眾多的小國在極短的時間內被周邊強大的鄰居吞併,周王室能夠繼續苟延殘喘也跟趙國、魏國和韓國仍舊名義上奉周天子為主有關,到沒有諸侯能夠與秦國爭鋒,周王室立刻被掃進歷史垃圾堆了。
這樣一看,一部春秋史半部晉國書,着實是太理所應當。
原國往吞併周王室疆域往低調了辦,為的就是淡化某些影響。從這一點來看,智瑤其實已經活成了春秋戰國時代該有的模樣。
說白了就是智瑤變得極其愛惜名聲,很怕身後名不好聽。
「『成周』更名為『洛陽』,正得其名。」智開站在城牆之上,遠望西邊洛水。
作為周天子曾經的直轄地,該區域的開發程度其實非常高。
畢竟,姬周一開始將開發度最好的地皮留給了自己,邊邊角角才分封出去,好些諸侯雖然得到分封,可是土地需要歷經血戰才能拿到手。
擁有最好地皮的周王室越混越差,不止是沒有可以擴張的方向,其實跟王子需要再被分封,王子生了公子再分封,一代代分封的體系有關。
子子孫孫無窮盡,周王室有多少家產才夠分的?別說他們還歷經了幾次內亂。
有些周天子想擴張的時候打不過「三戎」聯合,其他諸侯國則是一再擴張之下實力增強,還能名存實亡都算周王室祖上有德了。
在「洛陽」走了一圈的智開發現一點,以當地的環境與地理位置,好像比「中京」更適合作為一個強大國家的都城?
這點毫無疑問,要不然周王室東遷之後,怎麼會選擇在該地落腳。
這裏有着一大片平原,尤其是將陸渾戎、伊洛之戎和蠻氏滅掉之後,南面的平原更為廣闊,並且能放牧也能農耕。
一大片平原又有西北和西南的連綿群山,北部則是大河作為天險,只有東部是一馬平川的開闊地,想要建設首都的防禦圈並不難佈置。
「父親說過,除了『中京』之外還會設立其它陪都,或許我應該建議將『洛陽』列入備選?」智開想到。
現在有函谷關,卻不是戰國時代秦國用來扛住諸侯的那一座函谷關。當前的函谷關是周王室修建,老子就是從那裏西出。
沒有河西的函谷關,自然也就沒有咸陽城,再則不同時期的不同情況會有不同的需求。
智瑤的計劃中就沒有在河西修建關隘的設想,倒是打算在秦地平原修建一座陪都。
一個統一的國家,疆域腹地耗費龐大人力物力去修建關隘做什麼?除非是各地有出現割據的苗頭,或是原本就有關隘,要不然沒有統治者會那麼干。
在「洛陽」休整了三天之後,智開離開踏上前往蠻氏的路途。
季節已經進入到夏季,他們先是沿着洛水北岸走,後面在一個淺灘來到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