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 第131章:宏偉計劃的一部分
更新:09-21 03:38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其他小說
到底是什麼錯誤的認知讓智瑤覺得不會玩陰謀詭計呢?大概是一再算計趙氏繼承人的失敗,使得他舉得不是那塊料吧。
關於智瑤操弄趙氏繼承人的事情,之所以覺得失敗是趙伯魯好像沒有通過趙鞅的考驗將「溫」攻打下來。
既然趙伯魯沒有展現出自己的能力,肯定不存在什麼世子位穩固的說法,一旦趙鞅的某個兒子異軍突起,再有趙氏的核心族人或重要家臣相助,到底誰才能在未來掌舵趙氏就顯得很難說了。
回到「新田」的智氏一家人並沒有到處跑,同時也沒有人立刻上門拜訪。
現在的規矩就是,哪一家有了喪事,哪怕是喪禮已經結束,短期內還是不適合互相拜訪。
因為智申之前在「智」地的關係,國君與趙鞅、魏侈、韓不信已經對卿位歸屬有了商議結果,他們還是要經過智申的認可再最終頒佈正式任命。
卿位名單已經有了。
擬定的卿位名單中,中軍將是趙鞅,韓不信任中軍佐;上軍將由魏侈擔任,上軍佐就是初次任「卿」的智申;下軍將被剛回國不久的狐解得了去,下軍佐一職暫時未定。
那並不是一次就商議出來的名單,一開始趙鞅屬意魏侈越級升任為中軍佐,遭到了魏侈的推辭。
了解晉國卿位排序的話會知道一點,很久之前不存在什麼越級一說,採取的是一種順位繼承制。這個規矩在荀罃之後被打破了,原因是士匄進行了讓賢,將本來到手的「元戎」寶座讓給了中行偃。
在中行偃之後,進入到士匄的時代,荀氏或者說中行氏的中行吳這裏又出現了么蛾子,本來中行吳剛任「卿」應該從下軍佐開始,但是中行吳初任「卿」就是上軍佐。
一系列打破成規的例子出現,晉國卿位那種排資論輩的規則一下沒了,後來乾脆成了誰強誰上的套路。
這一次魏侈推辭有自己的道理,卿位不再是排資論輩,有一個規則則是依舊存在。
晉國每一個軍團的「將」都有很大權力,包括了徵召權以及評功權;軍佐就是副手,權力上少主將太多,一旦主將強勢的話,軍佐其實屁都不是。
既然上順位死了不一定是下順位遞補,當中軍佐也就等於最大的好處沒了。
魏侈琢磨着一旦成了中軍佐,豈不是要被趙鞅給全方位壓得死死的?不如還是作位一個軍團的主將,繼續捏着徵召權和評功權。
另外,魏侈覺得韓氏一時半會掙脫不了趙氏的控制,韓不信要是成了上軍將就等於趙氏掌控兩個軍團,還是讓韓不信去當中軍佐好了。
國君很樂意看到魏侈主掌一個軍團,符合他想要的平衡,再有狐解掌握一個軍團,等於這一波有賺,肯定是選擇支持魏侈的提議。
「我家力強,魏氏在前,大人為軍佐即可。」智瑤在審閱五年計劃書一半,父親智申帶着熱湯過來了。
智申對於只是成為軍佐有點慌,擔憂失去徵召權和評功權會讓之前依附智氏的中小貴族改投他家,尋思着能不能去擔任下軍將。
這個是因為卿位名單雖然有了,沒有最終公佈也就只是名單,還是有得商量的。
智瑤能夠明白智申想要維持智氏權威的想法,並且非常在意智躒創下的基業,對於可能失去一些附庸非常敏感。
晉國的貴族都挺現實,他們能納賦就絕對不想交稅,更不希望自己的功勞被貪墨,天然上就會靠攏向有徵召權和評功權的卿位家族。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智瑤說的是老子德道經裏面的一句話。
智申有看過德道經,不用誰去講解能看懂不止是一部哲學著作,還是一部兵書,甚至是一部教導執政方略的書。
提到德道經不是智瑤要智申搞「無為而治」那一套,純粹是裏面的一些方略很適合當前的智氏。
隨着智躒的死亡,魏氏頂到了前面。
這個不取決於魏侈己身意願,他不願意也會被國君和自己的族人硬頂上去,成為一個跟趙氏抗衡的角色。
要是魏氏能扛得住趙氏,他們肯定是能夠獲得莫大的好處。一旦無法抗衡的話?魏侈大不了拉上智氏和狐氏跟趙氏拼了,並且到時候國君必定會帶着公族下場的。
在預設局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