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會演戲啊 第五百六十五章 「寒戰」
更新:11-01 08:03 作者:小時光戀曲 分類:都市小說
新世紀以來,港地大批影視精英北上,製造了不錯的效果,哪怕是一些二三流的影視團隊,在當時的大陸也屬於降維打擊。
大陸當然也有最頂級的天才,並不輸於港地,但是中堅力量就很薄弱了——沒有建立起市場機制嘛,養不了那麼多人。
而港地這一批人是供大於求,多到爆表了。
像是現在很熱門的「童年古裝武俠劇」話題:《天下第一》、《小魚兒與花無缺》、《怪俠一枝梅》背後都是港地團隊操盤,就連方沂以前拍過的《仙三》也是港地團隊為主:
導演李果立是徹頭徹底的港地導演,製作公司糖人影視是港地資本最早進駐內地的一批影視公司,其不論導演、造型、配樂等所有的團隊那都是港圈的,高層也是港圈的。
現在怎麼樣呢?
掉了個兒。
就像是方沂已經遠遠超過李果立一樣,李果立以指導過方沂為榮,大陸影視和港地影視之間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方導作為電影人是這個巨變時代的縮影。
港圈自己是能意識到的,《十二生肖》就是里程碑:大陸反過來用他的團隊他的人,港地的成家班在旁邊學,最終拍所謂的新式「港片」,大哥成來給作搭。
因此第32屆港地電影金像獎也是風向標,它的最終獎項不僅僅是《十二生肖》一部電影那麼簡單,它反映的是港圈對於這種「新常態」的接受程度。
是接受現實,還是繼續保守?
金庸創立的《明報》以高質量的新聞報導、評論和分析而聞名。2月5日,本屆金像獎提名名單出爐後,《明報》注意到這個問題:和入榜的《十二生肖》比起來,其他電影簡直不在一個層次。
論及青年電影人,不論是做導演的杜文澤、還是做演員的謝逼王、余紋樂等人,實在沒有一個能和方沂相提並論的。
你花了半輩子專精搞事業,結果不如別人隨便搞的支線?
而且不僅僅是方沂,其實僅就共和時代的另外倆導演:郭凡和陸陽,諾大的港地青年影人,有誰能說我比他們強?
靠幾百萬票房的鹹濕片嗎?
唯一原汁原味,也是稍有競爭力的《寒戰》當然不錯,港人給了這片很高的榮譽,給了破紀錄的足足十多個提名,比《十二生肖》還多,然而放在神仙打架的十年前二十年前,它真的有那麼優秀?
《寒戰》劇情和名字一樣,它是部兩派人馬爭奪權力,而背後又有多方勢力影響,局勢錯綜複雜的片子。
《明報》巧妙的結合《寒戰》電影的名字,發表社評:
「港地對於內地電影的不斷扶持,內地電影業已經蓬勃騰飛,羽翼已豐,無論製作投資和院線銀幕數量已是港方不可匹敵,加上合拍片的大跌身價,兩地電影業間的局勢此刻也顯得格外微妙,若用『寒戰』來形容這一屆金像獎,居然極為貼切。」
「預計在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的頒獎典禮,匯集過去、現在和未來兩岸三地優秀影人,星光璀璨,聲勢隆重,但一晚上總有最後最大贏家,總有中心人物,斗膽問一句:誰?」
這可不是發問,而是在調動讀者情緒,其實馬上就給出答案。
社評中配上方沂拿到十八億票房,於慶功宴上敲碎冰雕的照片:所有人都下意識退開一步,不敢和他並列,把榮譽全讓給他,就連大哥成本人也是如此。
好了,不再回答了,讀者一看到這照片,心裏就砰的一下:哦,是方沂啊。
再一想:方沂不配嗎?
他過去幾年到底有哪些成就,讀者會去比較、衡量,直至得出結論。
「也許組委會在頒獎之際追尋『港地電影將來的路該走向何方』,也居安思危,『港地電影表面繁華實際弱不禁風』,如何應對『寒戰』,恐怕正是這屆金像獎的主題。」
——不是每一份報紙都能像《明報》這樣開啟社評的,大部分本地小報不會寫過於有深度的東西。港地市民早上起來翻到頭條,大概率是同一個短訊:
「內地大導方沂金身將築?華語第一人!」
也會換個說法:「最可能拿到三金的電影人。」
「《十二生肖》不僅要拿票房!」
當然也有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