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戰之豫西北傳奇 四九六章 苦戰4
更新:08-20 10:12 作者:枕石聽濤 分類:軍事小說
胡家窩棚是八路軍豫北第一軍分區指揮部所在之地。這裏之所以被稱為胡家窩棚,是因為這裏緊靠湖邊,本地漁民在這裏建了不少窩棚作為上岸之後的暫棲地而得名的。
其實胡家窩棚這邊所謂的湖,它平時的水面積也不算很大,根本就不能叫做「湖」。
這裏本是一個低洼之地,周圍的小河基本上都匯集到這裏,平時這裏水位不高,窪地的高處生長着茂密的蘆葦,低處才有一塊塊水面,其實就是一個大沼澤地。只有在夏秋豐水期的時候,這裏的水位才隨之上升,低洼地的小片水面最後連成茫茫一片,這個時候才能被稱為「湖」。
正是因為湖水的這種季節性漲落,湖灘子上只能生長水淹不死蘆葦,想要種莊稼,那是絕對不可能的。至於說水裏的魚蝦,又因為平時水面不大,水深又淺,漁民的收穫也不大。種糧不成,打漁的收入很有限,因此周邊的人民雖然十分勤勞,但是他們一直都處在極度貧困之中。
對於這個窪地所形成的湖,周邊農民對它又恨又愛,恨的是這種漲漲落落的湖水讓大家沒辦法種糧,愛的是廣闊的沼澤又提供了人民生活的必須。
不過,今年卻同往年不一樣了,這個往年讓大家又恨又愛的湖卻給了周邊農民無限的希望。
這裏是窪地,四周的小河流幾乎都匯集到這裏來了。又因為今年春旱,沼澤的水位比往年低不少,裸露的湖灘也比往年多出了不少。
地勢低有地勢低的好處,不光地表水往這裏匯集,就是看不見的地下水也往這裏匯集。儘管其他地方旱情很嚴重,湖灘上還是不缺水的,春天來了之後,裸露的湖灘上仿佛一夜之間就長出了茂盛的野草。
今年旱情很嚴重。農民們自然是心急如焚,一些有心的農民看到了湖灘上的野草就動開了心思。
作為農民,他們自然知道有水的地方才能長草,而能長草的地方,一般都能種莊稼。春耕的時間即將過去,一些無法下種子的農民急了,有的人就開始帶着牲畜和農具來到了湖灘上,他們開始在湖灘上開荒下種。
自古以來都沒有人在湖灘上種過糧,當地一個農民下種子的時候,其他人都抱着看笑話的態度議論着這事。一些人還冷嘲熱諷那些耕地下種的人。當春天一天天過去,大家久盼的春雨一直沒下的時候,再看看湖灘上第一批莊稼冒出了綠色的時候,那些看熱鬧的人也忍不住了,更多的人來到了湖灘上,湖灘上在幾天之內出現了大量的開荒地,幾天之內所有的開荒地都播下了種子。
農民自發開墾湖灘地的事情自然瞞不過駐紮在這裏的八路軍,劉政洪幾乎是在第一時間就知道了這件事。
剛剛受到重創的豫北第一軍分區現在正是休整期。因為前期人員損失過大,劉政洪向上級緊急請求支援幹部。
豫北軍分區的艱苦情況。八路軍總部是清楚的。正是因為這裏自古以來就是苦寒之地,基本上是出於三不管地帶,對於八路軍來說這裏的群眾基礎很好,正是開闢新根據地的最好地帶。
經過艱苦奮鬥。劉政洪他們已經在這裏打出了一片新天地,就算是目前有一些困難,八路方面也不可能放棄這一地區。後方年前就緊急從老根據地抽調了二十多個軍政人員補充了進來,這段時間裏。劉政洪讓這些大後方來的軍政幹部充實到急需的崗位。
劉政洪這段時間很忙,他一方面要抓緊恢復被日偽軍破壞的鄉村政權,另一方面他也在為部隊的補給問題而煩惱。
這裏本就不是產糧之地。一年四季所產出的糧食本來就不夠當地老百姓果腹,現在增加了這麼多部隊,糧食自然也需要從外邊運進來。八路的軍費從來都是少得可憐,指望這點錢來買糧,部隊起碼**個月要餓肚子,所以「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每個部隊生存下來的支柱。
今年春旱已成定局,夏糧減產已經不可避免,劉政洪不僅要考慮部隊的糧食供給,還要考慮當地百姓的生存問題。可這個糧食問題真的不是那麼好解決的,劉政洪現在手裏沒錢,特別是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糧價還會上漲,劉政洪真的想不出來有什麼辦法度過這個難關。
當湖灘上的莊稼綠油油的冒出來的時候,劉政洪也來到湖灘看了看。湖灘被開墾的荒地連成了一片,望着這一片綠色,劉政洪精神一振,這片綠色給了他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