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狀元 第九百四十九章 選擇性同意
奉天殿,朝會現場。
一場有關皇帝發起大禮議,而臣子做激烈反對的廷議,就這樣在提前預警的情況下,在這一天清晨展開。
皇帝先做了開場白,由司禮監掌印太監張佐,將自己的決定公之於眾,無非還是要以朱祐杭為皇考,不承認自己小宗過繼大宗之事,也就是堅持「繼統不繼嗣」的原則。
不出任何意外。
先由禮部尚書汪俊出面跟皇帝據理力爭,援引自古以來皇朝更迭的先例,向朱四表明了自古帝王沒有說小宗只繼承皇位而不過繼大宗的先例。
皇帝這邊出面抗辯之人,乃翰林學士黃瓚。黃瓚引用的也是老生常談的論點,便是朱四為興王府世子時,並未有一天被立為皇儲,並且秉承「兄終弟及」的原則,在朱厚照和朱四間也沒有體現更為清楚,並提出朱祐杭只有朱四這一個兒子,長子不能出繼等原則……
雙方據理力爭。
但說到底這朝廷的主導者是朱四。
聽聞下邊吵了半晌,朱四好像拍板決定一般道:「朕心意已決,以詔諭發翰林院,十日後上誥文,祭告天地!」
如此激烈的反應,大臣們其實是有預料的,畢竟昨日皇帝就找他們做出預警。
此時內閣首輔蔣冕走了出來,以文臣之首的身份,直接跪地,請求御座上的嘉靖皇帝收回成命。
此事拖到中午,雙方仍在相持中。
翰林院內,眾人不斷打聽皇宮內的消息。但就算此時大臣們都在皇宮,可還是有不少消息傳出來,乃皇帝有意找人放出。
楊慎作為新任侍講學士,也是作為先前大禮議的核心人物,此時翰林院中多數人還是以他馬首是瞻,畢竟這些普通的翰林也知道,要跟皇帝作對,形成大的輿論效應,非要有楊慎這樣在中下層文人中有着強大號召力的官員出面不可。
皇帝跟頂級文臣鬧掰了,那大明就會出亂子。但若只是一群中下層官員抗爭,皇帝既會有壓力,君臣矛盾也不至於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用修,宮內局勢雖不明朗,但看樣子這次陛下是動真格的,此時我等或許應該走那最後一步了!「
余承勛和葉桂章等人去問詢過豐熙有關宮內的情況,豐熙當天沒有入宮參與這次朝會,當他們折回來時,余承勛便直接給楊慎提出建議。
也是他們早就商議過的,去皇宮跪諫。
換作以往,楊慎絕對毫不猶豫就把人拉去了,但因為有了跟皇帝派系暗中勾兌的經歷,這次楊慎有了一定顧慮。
楊慎道:「既然你們都知道局勢尚不明朗,此時若我們走出那一步,就不可回頭了!還是先看看宮中爭論的結果如何!」
儘管有的人覺得楊慎未免有點太過保守了,但好歹其出發點是顧全大局,再加上楊慎沒有更變大禮議方向,別人也就沒法說什麼。
此時皇宮內,戶部尚書孫交發起的一場請辭活動,正式開始。
孫交也是等火候發酵到差不多了,才走出來,將早就準備好的請辭奏疏呈遞過頭頂:「陛下,老臣年老體邁,想回鄉頤養天年,請陛下恩准。「
孫交的出面,在很多人看來頗為意外。在於很多大臣覺得,如果皇帝真想以這種方式逼退朝中一些文臣的話,那孫交一定是既得利益者,甚至可以說孫交能獲得全面勝利。也有人覺得孫交是惺惺作態。
皇帝正是用人的時候,如果蔣冕等人退了,皇帝肯定會器重你,就算你的請辭是真心的,皇帝也不會把你的請辭當回事。
朱四坐在龍椅上。
他已經跟大臣們對峙了一上午,互相間沒有退讓的意思。
也是因為這次退無可退。
上一次還有個朱浩走出來提議,將興獻帝追封為「本生皇考」,現在連這步棋都行不通了,再給朱祐杭追封什麼?
亞父?
或者朱祐杭跟朱祐樘都為皇考?一個兒子兩個爹?
就算有人有此等想法,也不會像朱浩那樣頂着巨大的壓力說出來。
雙方已經沒有退路可言,只能先這麼僵着,而孫交出面請辭,算是雙方對峙中唯一出來說點「斡旋」言辭的人。
朱四皺了皺眉,問道:「孫卿家你從回朝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