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悍婿 第984章 百家之春
這幾日,褚遂良與陸敦信、陸慶葉二人忙得不可開交。
按舊例,各地學子需要遞上拜帖,提前拜訪幾位科考主官,第一是確定參考學子身份,第二也是為了認個臉熟,以防有人冒名頂替,毀了他人考場之路。
以至於三人每逢夜晚閉門之後,才有閒暇時間相聚,研討科考舉制。
自那日客棧辯局之後,秦懷道向褚遂良對本次科考提了三點要求。
一是所有學子一視同仁,不得因為關係親疏遠近或名聲顯赫就特別對待,二是要求所有考生封卷,閱卷主官不得知道學子姓名,以防貪污腐敗滋生,三是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既要有全才,又要有在某個領域特別突出的天才。
舊例科舉為兩級制,需要各地學子在地方上考得「貢生」資格,才有資格參加京城的會試,進一步考取「進士」,如今聚於長安的學子,基本都是貢生。
這些貢生的年紀有大有小,大點的四五十有之,最小的估計就是客棧那日意氣風發的白衣少年郎薛元超,年歲十八便已取得貢生資格,人雖狂傲,卻有底氣。
考試內容共有三科,分別為雜文、帖經、策問,雜文即是詩賦箴銘表之類的文章,帖經則是注重書卷積累,專考學子對舊卷內容的記憶,策問由皇帝出題,學子作答,出題大抵都是些治國安邦,國計民生的大事。
根據秦懷道的要求,三人在原有的科舉制度上進行了相應變革。
首先是考試內容的變化,在原有的三科中,加入醫術、兵法、數術和製造四科可選項,因為大漢皇帝陛下認為,普天之下帖經策問雖然重要,但其他才是真正影響大漢社會發展的重心,雖然沒有細說,不過褚遂良能感受到陛下對此四道的重視。
考慮到諸位學子未曾提前了解新增內容,幾位主考又在此條例上新增補充條例,此四類為可選項,參考學子可選也可不選,且最終成績不加入主考成績之中,只作額外參考條件之一。
由於科目特殊,即便無貢生身份者,只要在四類科目中能獲得卓越成績,依然會被朝廷納入到錄用人才名錄當中,可入事業編,亦可能直通科技館,到底怎麼定,最終還是皇帝陛下說了算。
待具體細則商議好後,褚遂良將科舉新制呈交給秦懷道過審。
對於數術與製造二項,秦懷道懷的是一顆嘗試的心思,雖然在前唐整個數術和製造沒有形成較好的體系,研究之人也不多,事總要有個開頭,這次科舉,便是他大力發展數術和製造的開頭。
沒有這兩項人才的支持,科技怎麼發展,社會怎麼進步?
於是在接到褚遂良上呈的摺子時,他沒有細看便很快通過。
若干年後,當後世之人回望歷史時,發現這兩個新增科目在彼時的科考中並沒有掀起多大的水花,可以後的每年都有新人輩出,推動着社會的進步,直到進入新的時代。
因為是大漢立國初年,年號為秦武元年,因此這次科舉改制又被稱為「百家之春」。
新的科舉制度公佈後,眾多學子議論紛紛,對新增的兩項科目並不理解,甚至沒有多少學子報名參考此新增兩項。
有山南道學子認為,如果不影響最終成績和結果的話,多出來的四科只是負擔。
再說數術與製造在這些慣讀舊書古卷的學子眼中看來,終究是小道,男子漢大丈夫,當頂天立地,學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整日與數字和工具為武,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
如此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即便是普通百姓,也大多這樣認為。
所以十里國宴後發出的那些旨意里如士農工商皆是平等之類,既不能被各地百姓官員理解,也很難實施,再加上交通不便,就算想強制執行,天高皇帝遠,長安也鞭長莫及。
種種這些,秦懷道心裏有數,他開國便下達旨意,並非強求在短時間內的改變,而是要給長安,給各州道,給這天下樹起一道旗幟,他秦懷道知道有些人不願意改變,有些人不願意和那些庶民平等,沒關係,他秦懷道願意,而且不管是一年,十年,還是百年,一定要實現。
微末溪流終將匯聚成海,這就是時代的意志。
長安之內。
處於觀望之人與一心投奔之人終於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