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淚系導演 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四天和八年
更新:11-25 13:21 作者:天下小黑 分類:都市小說
打開電視,電視上也在報道着,九一八勿忘國恥。
同時講述着那十四年的抗戰歷史。
突然小傢伙指着電視道:「爸爸,這裏我記得,我們老師帶我們去過呢。」
李易聞言看向電視,這個時候,電視上,正在講述的是四行倉庫保衛戰,畫面當中,四行倉庫那密密麻麻的彈孔,讓李易的腦海里不由自主地就浮現了一句話:每一個彈孔都訴說着八百壯士的堅守!
同時閃過一個個畫面,一個個壯烈無比的畫面。
或許四行倉庫保衛戰,不是抗戰歷史上,最慘烈的一仗,但是卻同樣的偉大。
如果從戰績角度來看「八百壯士」,顯然是不合適的。他們後來之所以成了英雄,並且被一致認可,主要是因為他們「抱定必死決心孤軍奮戰」,這種精神在幾乎所有時空都是被認可的。
漢朝耿恭孤軍戰匈奴,被營救回到玉門關的時候只剩下了13人。
這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十三將士歸玉門!
唐朝時期安西孤軍為國家戍守邊疆45年,最後全部戰死。
萬里一孤城,滿城皆白髮!
儘管有人說,四行倉庫是一場錯付了希望的抗戰。
但是在李易看來重要的是這令人尊敬的是烈士們的愛國熱情和永不磨滅的希望。
因為在當時,這些人,的確是抱着「必死決心,孤軍奮戰」的信念。
晚上,李易坐在電腦前面,開始搜尋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相關資料。
雖然腦海里浮現了好幾部相關的電影,但是李易肯定不可能一股腦地就直接照搬照抄。
說實話,越是了解這段歷史,李易越是猶豫。
因為,在記憶裏面的幾部關於四行倉庫保衛戰和八佰壯士的電影,結局部分的安排,都有些讓他感到迷茫。
這個故事,戰鬥場面,在四行倉庫保衛戰這裏,倒是好說,可是後面卻很難拍。
因為,很少有人知道,從某種維度來講,真實的歷史裏,八百壯士後來的遭遇遠比電影中還要慘烈許多。
真實歷史中,參與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八百壯士實為452人,戰鬥中犧牲4人,撤退時犧牲6人,殲敵二百多人,全部戰歿人數僅有10人。但到1945年抗戰結束時,他們中還能返回s海的,竟只剩100多人。
李易還查到了關於四行保衛戰後,八百壯士失落的八年裏,飽嘗屈辱卻依舊閃耀的那段往事。
四行保衛戰後,時任營長楊營長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對前來採訪英雄的記者說。「很遺憾,消滅的敵人不多。我們既未成功,又未成仁。」
儘管無數鎂光燈和女學生送來的鮮花手帕早已將病房淹沒,但英雄本人卻不願泰然領受。
所謂英雄,或如衛青開疆拓土,或如岳飛以死報國。建功立業和捨身取義,總要佔上一個。哪有「既未成功,又未成仁」的英雄呢?
對岸的國人在看着,看永遠也過不來的勇士!
所以,如果想要拍這段歷史,這個故事,最後的部分是最難抉擇的。
李易也能理解,為什麼原版的最後讓謝將軍回到橋上,因為這種「不成功不如死」的傳統英雄敘事,深深鐫刻在國人的集體認知里!
所以原版的電影裏面到影片最後,導演甚至捨不得讓壯士渡過通向租界的橋頭。
可是如果這樣的話,李易覺得,換做是他,他是無法接受的。
因為就因為他們沒有死在戰場上,所以,就不算英雄嗎?
難道沒有密集的死亡,八百戰士的故事就不足以登上熒屏。
可是拍的話,又該怎麼拍?
他就覺得有些頭疼。
八佰四天血戰,卻不知八佰半生蹉跎。
如果只從電影的角度來說,這樣拍無可厚非,可這始終是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