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問鼎 後記_頁2
所以他是前秦歷史的終結者。但是他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確立了封建專zh主義的中央集權制,也是家天下制度的開創者,所以他開啟了兩千年的封建帝制,又是新歷史時期的起點。雖然說真正的封建專zh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的鞏固者是漢高祖,但是秦始皇的開山之功是不可磨滅的。秦國的統一就是把分裂了五百年的華邑各族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整合,但是整合得不夠徹底,帝國很快就又分裂了,諸侯再次出現了混戰,直到劉邦稱帝,真正意義上的中華帝國才形成了,所以歷史學家李開元教授稱秦漢之際是後戰國時代。這個叫法非常有道理,經過漢高祖重新整合的大漢王朝才開始出現了國家的鞏固、安定和後來的崛起與強盛。
後戰國時代所湧現出來的領袖、謀臣、將相更是層出不窮,他們或運籌帷幄、或波譎雲詭、或縱橫開闔,其能量之大也堪稱是波瀾壯闊。況且諸侯國之間紛亂的程度和紛繁的事件幾乎不亞於春秋戰國時期。《大秦帝國》的作家孫皓暉也說:「春秋戰國的時代精神是大爭,是強勢生存。」那麼後戰國時代也同樣是大爭和強勢生存。各路英雄同樣也是爭得徹底,爭得全面,爭得驚天動地。那個時期各個國家也是人才輩出,名將如雲,謀臣如雨。於是各路英雄紛紛出現,他們復仇的烈焰迅速地燃遍了全國,以至於在三年時間裏,大秦帝國在倏忽間,就灰飛煙滅。因此中華民族的前聖先賢們和先民們再一次被時代的浪潮捲入了一場無情且又規模巨大的爭霸戰爭中,從而使洪波洶湧,大浪淘沙,昏聵的庸主被無情地淘汰,真正的英雄則跨海而來,脫穎而出,從而繪製出了後戰國時代整個社會群英薈萃的歷史長卷,也為中華文明的歷史輝煌再一次譜寫了絢麗的篇章。
後戰國時代,劉邦最為傑出,可謂是那個時代最為耀眼的啟明星。他起初以一介亭長,斬蛇起義,而後義無反顧地投入了起義者的潮流,後來與項羽聯手,兩路出擊,展開了對秦國的大規模戰爭,最後首先進入了關中,成功地摘取了關中王的桂冠,這為他後來打敗項羽,創建延續四百年之久的大漢王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在那個時期的英雄身後就留下了一連串家喻戶曉的傳奇故事和聚訟紛紜的千古之謎。正是由於以上諸多因素,才真正激發了我要完成這部歷史小說的初衷所在。那麼要將如此震鑠古今的歷史傳奇要用小說的形式展現出來,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這一時期的史料又太過簡短,所以給創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前賢胡適也說:「楚漢與隋唐太短了,若不靠想像力來添加材料,也不能做成熱鬧的故事。」言下之意,就是要靠添加材料來完成創作。
添加材料就要靠想像,即虛構情節。作品和歷史典籍不同,歷史典籍是前賢已經撰定的著作,是不容篡改的,研究歷史是歷史學家的事情,而作品則是創作者的事情。只要它合乎科學的邏輯思維和創作的藝術規律,作品中根據作者的個人情感與認知來虛構情節也是十分重要的。傅騰霄所著《小說技巧》,第六章第二節,第一段最後一句說:「文藝家的藝術想像力,可以看成是其藝術才能高低的試金石。」寫這部作品,怎樣來添加材料?有些材料能不能添加?如果碰到歷史學家考證怎麼辦?他們會說這個故事不存在,那個事情根本就沒有,遇到這樣的事情確實很尷尬。不要說這部作品,就是名著《三國演義》,也有人說:「拘泥歷史的故事太嚴,而想像力太少,創造力太單薄。」當然這個話今天看來還是不夠確切的。
歷史小說不同於其他的小說,它是以真實的歷史事件為基礎,再結合故事情節,發揮想像,拓展添加內容,力求做到一切要符合創作的要求和規律,而不是想當然的胡編亂造。一部有價值的歷史小說不光是作者對這段歷史的情感再現,更是情感的升華。歷史小說中最難寫的就是對歷史人物的把握和評價,既不能歪曲歷史人物,也不能老套式地照抄照搬原型人物形象,而是對原型形象有新的創造,即作者新的獨到的見解。做到這些確實是難上加難,尤其是對人物「度」的把握。再加上這一時期的歷史資料又非常少,除了《史記》《漢書》傳記之外,就很難找到其他的史料了,所以創作起來非常困難。
這裏舉一例,就是我在創作之初,有一個人物曾與父親發生過爭執,這個人物就是孟姜女。中國人都知道這個人物:她是勞動人民的代表,是與強大的統治階級誓死抗爭的渺小人物,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