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慎啊,都怪你生的太晚
更新:09-04 16:49 作者:寒梅驚雪 分類:軍事小說
朱元璋此條禁令,看似荒誕不經,難以理解,實則另有原因。599小說網 http://m.xs599.com
最大的原因,那就是朱元璋出身寒微,疑心極重,動不動就懷疑官員是不是真心為自己幹活,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搞幾把文字獄過過癮。
比如翰林編修高啟作詩「小犬隔牆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朱元璋一看,好嘛,這不是罵我是狗嗎?
於是,高啟被腰斬。
又比如中書詹希原給太學寫匾額,「太學門」三個字,其中的「門」字少了最後一勾。
詹希原是個書法大家,覺得這樣寫舒坦,藝術。
可朱元璋看了,你寫的是這啥字?
門不是門?
豈不是阻礙我招納賢才嗎?
推出去,斬了!
看吧,藝術創作也是要冒風險的。
再比如北平府學訓導趙伯寧《長壽表》中寫了句「垂子孫而作則」,福州府學訓導林伯璟《賀冬表》些寫了句「儀則天下」,桂林府學訓導蔣質的《正旦賀表》寫了句「建中作則」,就因為「則」音同「賊」,朱元璋認為這些人在罵自己,咒自己,一律殺了。
對活着的人搞搞文字獄也就罷了,朱元璋對死了的人也不放過。
洪武二年,朱元璋下令將孟子牌位撤出孔廟位。
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下令刪減《孟子》,像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等言詞,明顯不尊重帝王,一律刪了。
刪完一看,好了,書少了三分之一,以後你們讀書人,背書也輕鬆點。
朱元璋在禁錮文人思想的同時,也沒有放鬆對民間思想的壓制,所以才出-台了「但有學唱的,割了舌頭」等內容的禁令。
文人思想不活躍,民間思想也不敢動彈。市場需求弱,賣書賣不出去,民間書坊發展很是緩慢。
事實上,明代初期,書坊最發達的地方並不是京師,像是國子監、太醫院、經廠等官刻,也就給朝廷辦差或印刷個教材,談不上多大規模。
福建建寧府,具體來說,是建寧府轄區內,閩北武夷山腳下的建陽,那才是明初的「印刷中心」。
至於建陽書坊印刷的內容,除了官修書之外,還有《大誥》、《大明律》等,至於雜談,往往需要再三審核,誰也不敢輕易出版。
萬一裏面有個「生」啊,「則」啊之類的字,或者是貶低皇族的,宣傳社會不安定的,那寫書的人說不定就得掉腦袋。
當然,寫書的那位也不孤單,印書的人會陪他一起上路。
羅貫中實在是沒辦法了,去建陽問過了,人家不給出書,臨走的時候,還送了幾根毛竹,那意思是說,書坊雖然是我們的,但管不了這些事啊。
腹中空空,無能無力。
不甘心的羅貫中,聽聞皇上發出了盛世宣言,又接連出-台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利國利民的法策,京師似有解禁風潮,羅貫中這才千里迢迢,轉而來到京師,尋找最後一線希望。
不過,走遍京師,也無人願意接自己的文稿刊印。
朱允炆看着頹廢與蒼老的羅貫中,說道:「既然沒有人給你出書,那我給你出!」
羅貫中驚訝地看着朱允炆,驚喜道:「公子所言不虛?你真可以這讓《三國志通俗演義》刊印,流傳於世?」
朱允炆認真地點了點頭。
「可公子都沒有看過我的文稿……」
「我看過,熟得很……」
「啥?」
「咳咳,那什麼,我看先生有大才,又與書坊主人熟得很,所以,這書,我出定了!只不過,羅先生,這費用問題,我們需要好好商量商量……」
朱允炆擦了擦眉頭的汗。
眼前的可是界大佬啊,比起後世那些天天敲鍵盤的,強千百萬倍了,太激動了……
「只要《三國志通俗演義》可以刊印,縱我盪盡家財,也在所不惜!」
羅貫中堅定地說道。
「盪盡家財?」
朱允炆愣了下,連連搖頭,說道:「先生,我印你的書稿,拿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