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逆子 第二百八十二章 懸樓破敵
更新:12-17 06:41 作者:吃貨大聯盟 分類:軍事小說
測試廣告1 元末明初,社會動亂不堪,文化事業遭到嚴重摧殘,絕大多數書院毀於兵燹。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如河南南陽諸葛書院,在元代曾因規模宏敞,學田充裕,名噪一時,但元末「兵燹之餘,僅存遺址」永城澮濱書院,原為縣尹張思立創建,「至正末兵亂被毀,科屬民業」。嵩州伊川書院,「元末尋毀。」
其它大部分書院如陽翟儒林書院、光山涑水書院、睢陽應天書院等,也大都毀於此時。
待太祖皇帝朱元璋驅除胡擄,在中原建立大明王朝後,明政府又採取了大力發展官學教育,禁絕各地書院的文教政策,使得明初書院的發展經歷了一個近百年的沉寂階段。與此同時,官學卻得到極大發展,省內各府、州、縣遍設儒學,大置教官,一時形成「唐宋以來所不及」。
憲宗成化以後,隨着官學的日漸衰落和科舉的日益腐敗,書院開始漸次興起。嘉靖、萬曆年間,省內書院的設置達到高氵朝,各地大量書院設於此時。如開封府禹州知州劉魁即在嘉靖七年到十一年的四年間先後復建和新建了儒林、西溪、白沙、東峰、仙棠等五所書院。
而這個位於開封城南的儒林書院,有個叫張堅的書生,此人乃是李岩至交好友。李岩舉薦此人,說明此人能力非凡。
很快,眾人找到了這個叫張堅的書生。既然是李岩所託,張堅二話不說登上了城牆。
西城門,此時的李自成大軍已經逼近城下。他們用鑽洞的方式,雖然緩慢卻有效。
開封作為中原重鎮,七朝古都,自唐末五代時期便憑藉黃淮平原運河水系樞紐,成為北方重要的交通中心,由於其地理位置較洛陽、長安更加便利,故唐朝衰亡後,很快發展成為新的政治中心,北宋、金在開封的定都,數百年的經營,使開封城牆異常堅固,土堅緻,厚五丈」。民軍在河南攻城無數,唯獨在開封城下將撞的頭破血流。
汴城不守無河南,河南無保無中原,中原不保則河北之咽喉斷,而天下之大勢甚可憂危也。
意思就是,開封失則河南失,河南失則無中原,失去中原整個河北地區咽喉被扼斷,咽喉斷則國家面臨滅亡。
由此可見,開封城的重要性。《流寇志》中說:「寇將糾土寇瓦罐子、一斗谷等攻開封。」
而此時,瓦罐子和一斗谷正領着部下,嗷嗷叫着在西城下挖洞。他們用木板之類的東西阻擋明軍弓箭,那些鄉民鑽進了城下挖好的洞內,則明軍無可奈何。
這些鄉民,就如一點點蠶食的螞蟻,只等把開封城挖出洞之後,就可以大舉攻進城內了。
既然是李岩舉薦的人才,李浩對他深信不疑,誰知,張堅上城一看,沉默不語。
旁邊推官黃澍大急:「我說,張公子,你倒是想個辦法啊。千戶大人不是說,你是三國鳳雛一般的人物麼。」
大概是李浩吹大了牛皮,他在眾人面前吹噓。李岩就是三國里的諸葛臥龍,而張堅就是鳳雛龐統。水鏡先生司馬徽曾預言:臥龍鳳雛,得一人可以得天下。
這牛皮就吹得大了,且不說李岩怕比諸葛亮差得遠。這個張堅,一個寂寂無名的書生,他那裏能有這麼大能耐。
誰知,張堅看完城下流寇剜城戰術之後,只是淡淡的袍袖一拂:「破賊又有何難,用厚的柏木板製成懸樓,跨度為三個至五個垛口,突出到城牆之外,使其裏面能夠容納十個人。懸樓能夠抵擋炮火,裏面的士兵可以直接向下拋打火罐或者炮石,打擊城牆腳下掏挖的賊寇。如此,此計可破。」
眾人面面相覷,巡按高名衡一愣:「就這麼簡單?」
這些書院的書生平日都高傲的很,堂堂一個八府巡按的問話他竟然不屑回答。不過,此時也犯不着跟這個傲氣的書生置氣了。推官黃澍卻覺得此計可行,於是跟着道:「高大人,我可此計甚妙。事不宜遲,咱們趕緊製造。」
開封城內所有的木匠幾乎全部徵集了過來,按照書生張堅的辦法,工匠們連夜趕製成功五十座懸樓,佈置在城牆之上。
本來城牆每隔一段的距離上,由城牆向外突出一個矩形的敵台「馬面」,這種設計是為了從側面打擊攻城之敵,從而消除防守的死角。
而開封城竟然沒有這種馬面,想當初